武汉抢救性发掘明代古墓群 出土珍贵玉腰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整理出土文物。记者 张宁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精美玉腰带。记者 张宁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金饰和铜镜。记者 张宁 摄

位于高新大道旁的明代家族墓,昨日结束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明代砖室墓5座,出土各类明代文物20多件,其中以象征贵族身份的玉腰带最为珍贵。考古专家据此以及出土的墓志铭断定,主墓墓主应为朱元璋第六代孙,地位仅次于皇帝和亲王。

明代家族墓群由5座墓组成,坐落于东湖高新区流芳街湖口村朱鲁湾背后,去年11月因修筑关山立交二期工程而被发现。经市文物考古所抢救发掘,共出土金饰、瓷器、陶器、铁器和玉器、墓志等20余件珍贵文物。

据发掘工地考古领队许志斌介绍,此次出土文物尽管不多,但发掘出的两块墓志铭及一条玉腰带却意义不凡。两块墓志铭上分别刻有“明通城王继室邵氏,卒于隆庆年间”以及“明通城王徐妃,卒于嘉靖元年”字样,由此可以推测有墓志的两座墓应分别为明通城王的原配和继室夫人墓。此外,继室邵氏墓志上有一段话大意为邵氏去世后埋葬在丈夫墓一侧,其子属华字辈,由此断定主墓墓主应为英字辈,为朱元璋的第六代孙,那座出土玉腰带的墓就应该是他的葬身之所。

记者在现场看见,玉腰带由16块形状各异的玉块组成,每块玉背后均有小孔,呈青绿色,摸上去手感十分温润。据许志斌介绍,玉在明代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大小配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玉腰带则只有一品以上官员才能佩带。目前湖北仅在荆州、钟祥等地出土极少量玉腰带,武汉地区仅在上世纪80年代楚昭王墓中出土过。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江夏二妃山、龙泉山等处共清理了明代不同时期的墓葬40余座,此次发掘表明, 高新大道旁的明代家族墓处于明中晚期,与明代初期的江夏二妃山墓主身份相当,但陪葬品数量不及二妃山墓,是因为当时国力、财力没有中期强盛、繁荣,开始走下坡路。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