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开始流行男左女右

为了庆祝重庆市文物考古所10岁,海内外考古学界近百名顶尖专家汇聚重庆。昨日,第六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早期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召开,多位专家发表了有关三峡地区秦汉墓葬研究论文。

  

考古学家们有个有趣的发现,如今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男左女右,在两千多年前,夫妻同穴墓葬中,就已成规律体现,并清楚显示了演变过程。

最早夫妻合墓男右女左

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男左女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三峡地区发现的最早夫妻合葬墓中,均表现为男右女左。四川西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蒋晓春新著《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中提到,最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夫妻异穴合葬墓已出现在三峡地区。如开县余家坝战国墓地,发现一部分并排、平行分布的墓葬,两墓一组,墓向、头向相同,间距1米之内,主要表现为男右女左。

男左女右首见秦汉墓葬

进入秦汉时期,夫妻异穴合葬逐渐消失,变为夫妻同穴合葬。合葬墓变化最大的是,至秦汉三分之二段左右时,墓葬中男左女右的格局普遍形成,并成为随后的夫妻合葬墓定制。

考古学家李如森说,西汉中期以后,除帝陵外,夫妇分别葬在两个并排紧靠的墓坑中,同穴合葬。三峡地区秦汉时期,夫妻合葬墓材料发现10余例,夫妻均仰身直躯,全部为男左女右。自东汉后,夫妻合葬墓中,此格局即成为定制。

男左女右习俗影响你我

研究三峡地区汉代墓葬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王宏说,在同时代江南各地考古发掘中,也发现夫妻合葬墓中,均已为男左女右。专家称,这是男左女右排列最早的实物见证,与后期男左女右习俗的形成密不可分。

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已约定俗成。比如走路,签名,上公厕,佩戴婚戒,结婚玉照,衣服纽扣,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如颠倒,往往会被嘲笑教养欠缺。民间流传,盘古氏左眼化为日神,右眼化为月神,男左女右由此而来。还有专家认为,男子性暴刚强属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属阴于右,男左女右,也符合女性渴望得到保护,男性渴望展示力量和殷勤的心理。

昨日,多位考古学家证实,没发现男左女右习俗形成的古文献记载。估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开始认为,左为上,右为下,加之古代社会男尊女卑传统,男左女右习俗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