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康:曹操墓之争让考古学受到无端污蔑

2009年河南安阳高陵曹操墓的发掘,像一颗“重磅炸弹”,消息一经公布,就在考古界、文博界、史学界和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论。25日上午,中国考古学会第13次年会在武昌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上表示,安阳曹操墓之争考古学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受到无端污蔑、指责。

河南安阳高陵曹操墓的发掘后,一直在考古界、文博界、史学界和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论。2010年8月21日之后,学术界又发出新的质疑声音,曹操墓中不少“文物”是“假的”:《鲁潜墓志》是假的,是人为埋进去的;“魏武王”铭刻也是人为造好后,通过民工“塞进”墓葬中去的;画像石也是假的;“黄豆二升”石牌是假的等。

童明康说,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学术界也处于这个过渡期里,社会上充斥的一些浮躁、功利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考古学界。

安阳曹操墓事件中,很多媒体把不同性质的事情放在一起炒作,地方利益、经济利益、旅游开发等诸多因素业掺杂其中,有些地方高调宣传要挖刘备墓、挖孙权墓,安徽合肥也要挖当地的曹操墓,媒体趁机把它们和安阳的曹操墓结合起来炒作。童明康认为,这些浮躁的做法本身自然地引起了群众的反感,也对曹操高陵的考古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后来,媒体对民众的表达热情又进一步的误导,为吸引公众的眼球,进行所谓的‘打假’,甚至发展到在一些网络上公然抨击我们搞考古学的,一些人宣称考古学就是假学问,考古学就是造假,质疑考古学的科学性,曹操墓造假你别的墓也会造假,以前就有大量的造假,有人甚至污蔑考古学是官方允许的造假。”童明康说,这样的言论在网上层出不穷,我们考古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考古学本身是学问、是学科,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对考古学的污蔑、指责。

他认为,社会转型期因为社会矛盾累积,很多学术领域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安阳曹操墓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考古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它与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了各种情绪宣泄的一个窗口。

童明康说,新时期的考古工作者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虽然受到了媒体的一些影响,但是媒体对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有助于宣传广大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考古工作者要了解媒体传播的特点,要学会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合法、及时、科学的公布我们的成果,消除可能产生的误解,也使文化遗产工作成果更好的为人民分享,千万不能以为避而不见、避而不谈就能万事大吉,这样错误和消极的处理方式,已经使我们的工作经常陷于被动。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