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文物 元代“巴思八文”官印现身大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大悟县档案局在整理“武汉城市圈档案图集”时,一枚极其珍贵的元代“巴思八文”官印走出“深宫”(如图)。

据该档案局介绍,其印章,是上世纪大悟县阳平公社古寨大队刘湾生产队社员刘理奎发现的。当天,刘理奎在距离刘湾西侧五百米的一个山坡上放牛时,将此方有柄的铜印踩翻出土。其印,当时埋在草丛沙土内,一侧微露地面,经查寻未发现其它遗物。

印重800克,为正方形,每边宽7厘米。印的正面微显凸形,字迹清楚。印的背面有铜柄,高6厘米,上窄下宽,印背柄的右侧,刻有一行直书汉字“应城县等处千户所印”。左侧刻写一行直书汉字“至正十八年造”(即一三五八年)。

今年4月,该局邀请省文物局对印章作了鉴定,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小资料:“巴思八文”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打败了乃蛮部成为汗国首领后,命塔塔统阿给他的儿子教回鹘文,并将回鹘文改成蒙文。1264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巴思八被封为元朝的国师,1267年他又创制了蒙古新文字:巴思八文。巴思八文,又称八思巴字、蒙古字、蒙古新字、元国书字、方体字。文字类型为字母文字(音素文字)。

1269年忽必烈颁诏推行,曾用于官方文书、旨书、牌符、官印等,还用于书籍出版。“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字数只有一千多个,其字颁行全国后,推广大受其阻。目前,其字在元朝发行的“大元通宝”上,尚能看到。但其文字随元朝灭亡而亡。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