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遗事补咏》孤本亮相 阮元曾送林则徐屏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扬图创始人”刘梅先手稿。

近日,我市收藏家曹猛收藏到一套罕见的“扬图创始人”刘梅先手稿。这套半世纪前的珍贵书法手稿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阮元遗事杂咏》收入刘梅先创作的160首关于阮元的诗作,《阮元遗事补咏》则收入60首关于歌咏阮元的诗作。昨天,曹猛致电本报告知这一发现,经市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证实,《阮元遗事补咏》收入的60首诗作此前从未出版,堪称孤本。韦明铧还透露,目前他正在仔细校对这60首诗作,并向相关部门汇报,拟将参与整理出版遗稿。

“扬图创始人”为了古籍善本终身未娶

昨天下午,曹猛在家中展示了这套手稿。宣纸上的楷书,字迹隽秀,多处有批改痕迹,彰显作者当年创作的严谨。

刘梅先,扬州文化名人,1886年出生,1967年去世,早年毕业于南京法政大学,长期从事文字秘书、教学工作,曾先后在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京江中学及扬州新华中学担任秘书、从事教学。

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梅先在上海闸北住所内藏书两万余册毁于战火。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梅先将所剩图书悉数携回扬州。1953年,他从新华中学调到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工作,晚年捐出自藏图书4663册,并利用其在知识界的威望,共征集典籍6万余册,为扬州图书馆古籍部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扬图创始人”。

曹猛说,刘梅先一生好书成癖,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为了古籍善本,他终身未娶。

《补咏》披露阮元曾给林则徐送大理石屏风

《阮元遗事杂咏》是刘梅先代表作,共收240首写阮元的诗作,并曾以油印本付印。

曹猛透露,他收藏的手稿一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正是《阮元遗事杂咏》,不过手稿本只存录了160首诗;另一部分《阮元遗事补咏》手稿,收录了刘梅先创作的诗歌60首,这60首歌咏阮元的诗歌从未面世过。

为了求证,曹猛还专门翻阅了最新出的一期《扬州文化研究论丛》,里面收录了我市知名学者赵昌智先生点校的《阮元遗事杂咏》,240首诗歌中,没有一首和手稿中《阮元遗事补咏》相同的诗作。“也就是说,刘梅先为阮元一共起码创作了300首诗作。”曹猛说。

在60首新发现的诗作中,曹猛还找到一首《赠林则徐大理石》,这首诗披露了阮元曾给林则徐送大理石屏风的趣事。

“清朝官员之间交情好的经常相互馈赠一些礼物,算是一种礼尚往来。”曹猛说,根据手稿记载,林则徐过宝应时曾拜见阮元,并与其长谈,足见两人的友情。

刘梅先300首诗堪称最早最全的“阮元传记”

据韦明铧介绍,刘梅先对扬州乡土文化特别是古籍善本有很高的造诣,他还是冶春后社的知名诗人,对阮元非常关注。

“曹猛收藏的这一手稿珍贵异常。首先,手稿是孤本,从中可看出当年刘梅先创作的历程。现在流传的《阮元遗事杂咏》240首,就是当年朱福烓老先生在旧书摊上买到的油印本,存世本来就很少,而整个手稿更是珍贵。”

韦明铧说,从未面世的《补咏》60首对研究阮元意义深远。“刘梅先描述阮元的诗作,可谓是事无巨细,从阮元大的政绩,到阮元个人踪迹,轶事趣闻都在诗作中有所描述。”

韦明铧说,《杂咏》里有一首《扬州会馆》,讲述了当年阮元在北京重修颓败的扬州会馆,并亲自撰写碑记,以便让扬州进京赶考的穷秀才们有安身歇脚之地,充分表现了阮元虽然身居高官,但不忘提携和帮助家乡后辈。

而在《红船》中,阮元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条红色的大船,航行速度特别快,引发江西、湖北一带纷纷仿造。“如果不是刘梅先的描述,我们还不知道,阮元不但是一代文宗,还是一个发明家。”

韦明铧认为,曹猛收藏和新发现的刘梅先60首诗作,加上《杂咏》里的240首诗作,300首诗作堪称最早最全的“阮元传记”。

韦明铧表示,《阮元遗事补咏》中60首诗作,由于历史上没有付印,不但有经济价值,更有研究价值。他透露,目前自己正着手研究诗作内容,并参与出版这本绝本遗稿,“一旦诗作出版,这将是扬州文化界又一大盛事。”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