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挖到古墓 罕见北宋“兽冠陶俑”大邑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都日报哇,我们在施工中挖到古墓了……”昨日上午,大邑县文管所副所长刘红彬和当地群众纷纷打来电话,记者立即驱车来到沙渠工业点成都蓝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施工工地现场,在该公司住宿楼地基挖掘现场,一座古代墓室已经暴露在外。大邑县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已经对古墓进行了保护和发掘。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古墓为一个总长4.15米、宽3.8米的双室墓,其中2个单室墓分别宽1.3米、长4.15米、高2.4米,每个墓共有9个龛,中间为1个大龛,大龛两边分别有4个龛,为对称上下龛。“根据墓室建造结构和墓砖特点,这个墓室应是北宋时期的。”刘红彬介绍说,从墓两边的龛判断,比以前发掘的宋代墓规模要大一些。

据了解,此次出土了包括青釉碗、双耳罐、文吏俑、生肖俑、男侍俑、女侍俑等多种类型的近40件文物,其中,出土完整的文物有3件陶俑。较之以前该县出土的同类物品,此次出土文物的做工更加精细。刘红彬介绍,这次墓室里面出土的陶俑,它的釉色比以前要施得厚一些,显得比以前要鲜亮,陶俑品种要多一些。刘红彬手拿刚清理出来的一件陶俑介绍说,这是一个通身施绿釉和黄釉的陶俑,它的帽饰上面装饰了一个动物的头像,具体是什么动物无法辨认,既不是十二生肖,也不是现有的动物形象,应该是祭祀中特有的神兽。这些人物陶俑是以前该县考古发掘从来没有发现过的,他给它暂时命名为“兽冠陶俑”。

“这些造型独特的人物陶俑在我县尚属首次出现,在川西平原上都很是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刘红彬介绍,陶俑作为一种陪葬品,主要盛行于东周至宋朝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有秦始皇兵马俑,对于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