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发现明代榜眼郎裴宗范传略 且是宰相村后裔

日前,在古门风景区召开的湖北省裴氏文化研究会暨《黄陂裴氏家乘大全》研讨会透露,黄陂首次发现明代万历年间榜眼郎裴宗范传略,且是河东宰相村后裔。《裴氏家乘》由裴高才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被国家图书馆等海内外图书馆收藏。

几年前,听族长裴学恒说,民初编纂的裴氏宗谱已经找到。于是,裴高才前往姚集街李集村衬腰石裴高谦处,发现了所珍藏的民国九年(1920年)“永度堂”藏版《裴氏宗谱》。谱载,明万历十年(1580年),“太一公自江右迁籍来鄂,卜居安邑西寨四房湾(今属红安县)”。该处至今仍有以“裴家田”命名的村子。传至三世祖时,先祖觉得与四房湾隔河(滠水)相望之衬腰石(今属黄陂姚集街道),地势平坦,便于跑马,于是长房裴士先迁居衬腰石,次房裴士宗居裴家湾(姚集),幺房裴士荣居王家田。裴太一传到五世孙宗范(字新安),在黄陂二程书院十年苦读之后,于明代末年蟾宫折桂,进士及第,中一甲三名榜眼郎;其弟宗德,虽然在功名上逊于兄,但在学识、气节、品望上均超过其兄,并成为京官。被后学并称为陂邑“二裴”。

自明代起,裴氏分布在黄陂城乡东南西北,其中县城所建的裴家巷,是黄陂城九街十八街之一。清代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地图,有专页纪事。从现存的谱牒来看,来陂最早的是蔡店的裴三世系,且以武著称;功名最显赫的则是姚集一支,即裴太一世系。据悉,“家乘”通过引经据典指出,黄陂乃至湖北裴氏均是河东“宰相村”(今山西闻喜裴柏村)裴陵的后裔。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