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捕鱼时常捞起古瓷器 舟山海底或有未知古船

舟山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却突然在水下考古队员集中到来的这一天,放晴了。
这次水下探寻,缘于舟山文物保护部门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调查,附近渔民在捕鱼时经常打捞起一些古瓷器,经鉴定,这些瓷器和附近已知的几个考古点出水的瓷器有所不同。
于是,昨天,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宁波水下考古基地、舟山水下考古工作站的近30名水下考古精英集结到了一起。
这里有古沉船吗?
“水下探寻和陆上考古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每天都可以下水工作的,还要考虑到洋流、水文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水下考古队的执行队长、宁波水下考古基地主任林国聪,对于这次水下探寻结果——海面下有没有沉船,上面有没有文物,价值有多大,不肯给出明确答复,只是说,需要等多次下水之后才能确定。
舟山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则告诉我,舟山水下的宝贝很多,但绝不是一个猛子下去,就可以捞上来点什么的,“那个随随便便就能捞到文物的,是《古墓丽影》里的情节,我们的水下考古队员不是劳拉,那也不是真实的水下考古。”
考古队员们嘴很紧——水下考古要保密
水下考古队员们都坚守着一个原则——水下考古是要保密的,“水下考古,不能像陆上考古那样,可以常年派人驻守保护。你说说看,海上怎么派人保护?”
事实上,水下文物和陆上文物一样,都属于国家所有,不可以随意打捞、自由买卖的。
但近年来,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盗捞、哄抢、破坏水下文物的情况,经常会发生,“而且,有的非法盗捞者所装备的器材,并不比我们差。”
“并不是不希望媒体报道,但我们也有苦衷,希望这些文物能够为国家所用,而不是沦落到黑市,被那些非法盗捞者作为敛财的工具。”
考古队员下水前都要做心理疏导
其实,一天中,考古队员能够下水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潮汐平静下来后的两三个小时,“涨潮落潮过程中带来的强劲冲击,给在海平面以下工作的考古队员带来的伤害,不可想象。”
这次负责下水的十多位水下考古队员,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按照水下考古队里的说法,他们好像特种兵一样,随时能拉出去作战。
可尽管如此,他们每次下水时间绝不能超过1个小时,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否则对身体会产生伤害。”
司久玉是个26岁的小伙子,已经拥有了2年多的水下考古经历。他说,就算干了这么久,每次下水前,依然需要现场的心理疏导。
“主要就是聊天,这样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司久玉说。
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涉及家庭状况、心理压力等,还会有人专门观察下水队员的脸色。
每次下水都要带着武器
司久玉下水的时候穿着一套厚厚的潜水服,加上身上的各种器材和防身用的武器,总重量达到了70公斤。
“潜水服是为了抵抗压强的,越往下,压强越大,一般每下降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
越往下越不舒服,尽管已经从业2年多了,司久玉说,在水下,会有种喝醉酒的感觉。
匕首是他们随身携带下水的武器,“舟山海域的很多地方,就算天气晴好,能见度也不过一两米,这就要我们一边摸索着一边往下游,匕首可以保护我们,至少在心理上有个寄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