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西南地区考古的新收获与新思考 ——读 《赫章可乐二○○○年发掘报告》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及川西高原一带分布着众多的族群,《史记》等汉代史籍称之为“西南夷”[1]。由于文献记载有限,对西南夷历史的探索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考古发掘与研究。有关西南夷的考古工作各地开展的程度不同,其中与夜郎关系密切的贵州地区在这方面一直相对较为薄弱。不过,随着赫章、普安等地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入,这一局面正在改变。近来,作为贵州战国秦汉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是这一时期整个西南夷地区考古的一个新收获,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赫章可乐二○○○年发掘报告》(以下简称《赫章可乐》)出版面世,该报告公布了2000年该所在贵州省西北部赫章县可乐遗址清理的111座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可乐是一个有河流贯穿的山间坝子,地处乌蒙山东麓。东周至汉初,这里属《史记》等古籍中所记的“西南夷”故地。汉武帝开西南夷后,在今赫章、威宁一带设汉阳县,有学者推测可乐即汉阳县治所在[2]。20世纪50年代以来,可乐不断发现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考古遗存,在1976~1978年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共清理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墓葬207座,据发掘报告可知,墓葬分甲、乙两类,甲类为汉式墓,乙类属地方土著墓[3],因土著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套头葬”习俗十分奇特,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原文发表在《考古》2009年第10期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