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类节目变相鼓励盗墓?10万盗墓者的黑暗世界
4月22日,星期四。位于北京南城的报国寺,像以往的很多个星期四一样,人潮涌动。人们是到这里每周一次的古玩集市上来“淘宝”的。数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摊贩,在报国寺里摆起了地摊,每人守着一块不大的地方,面前摆着各式古玩,一些大件、易碎的瓷器被卫生纸包裹着,以免被碰破。
肆无忌惮的盗墓者
在一棵挂满花朵的玉兰树下,一个瘦小男子蹲在一堆瓷器后面。看到记者拿起一个小瓷碗,他赶紧热情地推销起来。记者询问这东西的来历,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小声说:“从坟里挖出来的。”他的“坦率”,令记者大吃一惊。以为记者不相信,他伸出手指炫耀道:“看我指甲缝里的土,怎么洗也洗不掉。”
他的指甲缝里确实全是黄色土渍。记者还看到,他的手腕处也有些惨不忍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土黄色的斑点,显然是土渍已渗入皮肤。“盗墓的胎记啦,怎么洗也洗不掉。”若无其事地说完这句话,他又拆开手机给记者看。机身内部也有许多土渍。“有一次掉到坟里了,怎么也弄不干净。”
这个公然炫耀自己“盗墓贼”身份的男子,名叫董牧(化名),二十七八岁模样,自称已盗墓4年。说起这个话题时,他眉飞色舞,毫不避讳。
自从加入盗墓这个“行业”,董牧便成了一个游民。他不断地在最荒僻的农村与最繁华的都市间奔波交易,至今仍未娶上媳妇。来北京后,他在朝阳区潘家园附近花380元租下一间平房。刚来时,屋里连张床都没有,他就睡在地上。几个月前,他终于出手了几件文物,这才有钱买床。
现在,除了盗墓,董牧根本不想干别的活。“如果做别的工作,几年下来还是那个样子。可是盗墓就不同了,这是个运气活,虽然不是挖每个墓都能发财,但一旦运气来了就能发大财,‘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在进行此次采访之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只知道我国的盗墓现象十分严重,但绝没想到盗墓者们竟然如此肆无忌惮。董牧之流何以能像卖大白菜一样,堂而皇之地在公开场合出售从古墓里挖出来的文物?像他这样的盗墓者究竟有多少?我国的文物经得起他们如此疯狂地盗取吗?除了匪夷所思,记者更感到忧虑。
文物如何由黑洗白
著名收藏家、作家吴树在《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披露,我国被盗掘文物的主要流向是境外。这些文物被走私到国外后,国内的人再想办法把它们买回来。由于文物回流不必通过海关审查,再加上对回流到国内的文物进行买卖是合法的,使得被非法盗卖的文物最终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对于盗墓产业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这样描述:不少文物贩子和专事古墓盗掘的人联系密切,一听说某个地方发现了古墓,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一般来说,文物贩子会先付给盗墓者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的定金,无论能否盗出有价值的文物,这笔钱都不收回;如果盗掘出的东西有价值,还会再加钱。有实力的盗墓团伙,会在需要时动用卫星定位仪和雷达,出入有专车;有的甚至会在墓地上方砌起高墙,建座烟囱,伪装成工厂的模样,以便在里面“安全”地盗掘。
据报道,当前,全球文物收藏量达万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这些不同国籍的大老板,控制着一个复杂而严密的文物交易网络。从各个国家盗掘出的地下文物,经过四五次倒手,最终到达他们手上。此时,这些出自古墓的文物,已不再带有任何“危险信号”,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卖,并最终被顶级藏家收藏,而盗墓者也将永远逍遥法外。
考古工作者的悲哀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曾透露:“据这几十年来的初步统计,中国光是被盗的古墓就有20万座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王侯级墓葬的被盗率达90%以上。《谁在收藏中国》的作者吴树也曾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中国的文物储备几乎枯竭,中国文化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文物工作者的地位非常尴尬,因为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这样的耻笑:“你们现在自己被盗掘走私出去的文物,要比过去被劫掠和历代走私出去的文物多得多。”
让李健民感到悲哀的还不止这些。时下,我国出现了一股全民淘宝、全民收藏的热潮,一些主流媒体大张旗鼓地推出“鉴宝”、“收藏”节目。对此,李健民愤慨地说:“媒体在引导民众的文物收藏观念和认识方面,起到了非常恶劣的误导作用。”“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明清文物传世的很多,我们在地摊上、古玩店里是可以找到民间流传下来的真品。然而,明清之前的文物是很难流传下来的。我们在‘鉴宝’节目里,包括现在的市面上,怎么见到了那么多明清之前的文物,突然间冒出的这些文物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不是盗墓而来的,又如何解释?”“我想,‘鉴宝’节目给了观众一个很错误的误导。”
记者的见闻,佐证了李健民的观点。记者在北京报国寺文物集市走访时,多数摊贩都敢于肆无忌惮地与买主讲述自己的盗墓经历。显然,盗墓行为正在由地下走上台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