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部分瓷器来自景德镇 观音阁瓷窑生产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11日,记者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出水的瓷器中,有一部分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将在整理文物时邀请景德镇专家赴粤研究。

水下考古拟3个月完成

据悉,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处在汕头南澳县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海域,是闽、粤、台的海面交叉点。

沉船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去年9月在汕头正式启动水下考古,之后南澳岛附近一直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水下发掘只能暂停。今年4月9日再次启动,并计划用3个月完成。

部分瓷器来自景德镇

在今年5月10日的打捞中,共有8箱文物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表示,目前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此外也有青花瓷钵、青花小酒杯、青花碗、贴塑龙纹罐等。

他介绍说,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他还表示,从他们掌握的情况看,瓷器当中有一部分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已经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多次沟通,准备在整理文物时邀请景德镇专家赴粤研究。

景德镇观音阁瓷窑生产

11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证实,目前“南澳Ⅰ号”出水陶瓷部分来自景德镇观音阁瓷窑。

他表示,“南澳Ⅰ号”去年9月正式启动水下考古后,他们就非常关注。“南澳Ⅰ号”里的瓷器出水后,广东的考古专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给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根据现有的资料看,“南澳Ⅰ号”出水陶瓷部分来自景德镇观音阁瓷窑。

他介绍说,景德镇观音阁窑是景德镇最著名的民窑之一,其产品几乎可与官窑媲美,其生产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景德镇的外销瓷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出口到欧洲以及东南亚。

对于“南澳Ⅰ号”出水的来自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专门的报告。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