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铜器亮相6月亮相 夏商周断代史有望复原(1)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对《史记·周本纪》中的周王名称和顺序都有所怀疑。2003年,农民不经意用镢头刨出来的青铜器,揭开了历史的迷雾。此后,陕西农民陆续发现文物20起,其中12批大多数为青铜器文物。6月5日至15日,这12批中的部分青铜器在首都博物馆亮相。

2003年,5位农民取土时掘出一个藏有大铜鼎的洞,于是他们悄悄派人报告了相关部门

6月8日,记者在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冯好介绍下,与这些青铜器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该批青铜器共27件,全部有铭文的记载,有铜鼎12件、铜鬲9件、铜壶2件,且件件器物有铭文,除1件名为“虞”的器物铸造年代较早、约为西周中期偏晚以外,其余26件青铜器都是在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铸造的。其中有12件鼎上的铭文明确记录这些鼎是在周宣王42和43年铸造。

该批青铜器是2003年1月19日杨家村的5位村民发现的。当时,5位村民正在该村北砖厂的北崖,据地面十多米的半坡上取土。下午4点左右,其中一位村民王拉乾正在抡镐挖土,挖着挖着,一镐下去,突然出现一个拳头大的洞,他以为是个墓葬,往里一望,一片青光,觉得好像是个棺材。

这时,另一位村民王明贤上前趴在洞口往里看,仔细端详着青光的“东西”,看到了4个大铜鼎,他说:“这东西和电视上宣传《文物法》时的青铜器一样,都是文物。”五位农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发现了文物,紧张的是怕这事被其他人知道,传出去发生哄抢。

因为1985年这里出土编钟的时候,就有村民哄抢、藏匿。5人商议:这事要保密,并且派了其中之一的王宁贤马上回家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27件青铜器被考古研究人员完好的挖掘出来,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文物专家欣喜若狂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27件青铜器被考古研究人员完好的发掘出来。考古工作者们在这个过程发现大鼎上的锈蚀不严重,轻轻擦拭即显字迹,“唯四十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官王……”就在工作人员大致释读并录写完长达300多字的铜鼎铭文时,旁边的发现让大家更加兴奋。“三足附耳铜盘上有字!”,粗粗一数,竟有370多字,这比1976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史墙盘”还要多70多个字,而且它比史墙盘大,形制更美观。

当时的考古工作者们经过处理后,发现字迹更加清晰,铭文已能释读出大半了,“逨朕皇高祖单公不显文王、武王…甫有四方…成王…康王…昭王…穆王…龚王…懿王…孝王。”已经有9代周天子年号了,比“史墙盘”就多3代了!

当时,负责发掘的文物组长刘怀军看到这些铭文,竟突然哈哈大笑。“27件全有字啊!太让人高兴了!”他笑得弯了腰,瘫坐在地上,刘怀军是位有20多年经验的文物工作者,这个重大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