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麟游发现唐代“慈善寺”石刻匾额

近日,麟游县博物馆在慈善寺石窟院内进行绿化改造时,发现了一块刻有“慈善寺”三字的石刻匾额。据县博物馆负责同志介绍,这块石制匾额可能刻于唐代,“慈善寺”三字匾额为首次发现,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慈善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对过去的庙堂继续扩修,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鼎盛时僧众多达2000多人。刻有“慈善寺”三字石刻匾额的发现,印证了慈善寺悠久的历史。

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唐代刻写于南窟的《敬佛经》是全国现存刻写时间最早,保存字数最多,内容最完整的世俗佛经,堪称国内之最。

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洗练,代表了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