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使“白沙古井”断流 长沙地铁线详勘全面铺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制图/杨诚

去年,曾有专家发出过地铁1号线可能断白沙井井脉的提醒,记者3月21日从长沙市轨道公司获得回应,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后,春秋战国时的白沙古井不会因建地铁而断流。从本月19日开始,长沙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20个站点陆续展开岩土工程详勘。

【历史】

回灌使白沙古井恢复原貌

说起2001年时的白沙古井,湖南省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梁专明说,当时改建贺龙体育场时,因其四周看台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疏排地下水约4万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少于疏排量,使得白沙井断流。

当时,湖南省勘测设计院受委托,在贺龙体育场西看台西侧施工了一些水文地质试验孔进行回灌,及早地人工恢复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7年11月,湖南省勘测设计院受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出具了《湖南省长沙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车站及车辆段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认为1号线线路走向与长沙市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应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进行地铁施工。

【建议】

地铁隧道建在白垩系地层中

在1号线勘察、设计及设计咨询总体和总包管理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作的地质勘测报告中介绍,1号线线路所经地段地形简单、岩层相对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卵石层及全-中风化岩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梁专明介绍,白沙古井周边地层从上至下大致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层、圆砾层和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圆砾层也就是白沙井含水层。白沙古井源源不竭的水,就是圆砾层中地下水补给的。

他建议,地铁隧道宜构建在第四系地层下伏的白垩系地层中,宜采用暗挖法(盾构法或矿山法)施工。

【分析】

地铁不会产生生活污水

在地铁1号线的环评简本中可以看到,1号线运营时的污水来源主要是车辆段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环评建议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沿线车站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的城市污水管网。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山介绍,一方面1号线从芙蓉路改道黄兴路,减少了对白沙古井水源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线路在地下有起伏高低,但基本铺设在白垩系地层中。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说,施工不会导致白沙古井无水。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