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留恋“篦箕巷” 贾宝玉毗陵驿登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的篦箕巷。马奔/摄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自古以来以制作篦箕和木梳闻名,有“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宫梳名篦”盛誉,史称“梳篦世家延陵地”,清代每年皇宫贡花、梳篦均采集于此。相传,“篦箕巷”还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亲口命名的。可是本应成为龙城著名品牌的梳篦没有畅销起来,以梳篦出名的篦箕巷也没热闹起来,其实这是个很有韵味的地方,有着一种与现代气息相左的怀旧氛围。

乾隆下江南留恋“篦箕巷”

“篦梁灯火”是常州古时西郊八景之一。相传在明代,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世代从事梳篦生产,从业者成千上万,生意特别兴隆,而且夜晚人车川流不息,买卖也不断。当时古巷的店面都是骑楼式的建筑,挑梁伸出巷道,梁下挂着一盏宫灯,夕阳西下的时候,家家户户灯光闪耀。而且灯火常常彻夜不灭,灯影倒映在运河水里,与岸边船上的灯火交相映辉,相当的温馨迷人。可篦箕巷的来历,却要从乾隆皇帝下江南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一路微服私访,和大学士刘纶一同上街“白相”(玩耍的意思)。他俩走到武进县和阳小朋友县交界的甘棠桥上,见一群小朋友手舞足蹈地高唱:“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箕摆首头;源源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刘纶便向乾隆皇帝解释说:“这些小孩在唱山歌。意思是说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名,运河中来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街停靠,上岸购买梳篦呐!”乾隆皇帝说:“花市街一定很热闹!我们明天就去花市街。”

吃过早饭,乾隆皇帝和刘纶雇了一条小船,船过新桥,一眼就看到了花市街上,乾隆皇帝对刘纶说:“我们寻个僻静点的地方登岸吧。”刘纶连忙吩咐撑船佬在街头上的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小码头靠了岸。乾隆皇帝一眼望去,花市街的店铺一家连一家,差不多都是梳篦店。走进店里面看看,店中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梳名篦”,有圆背的、有直样的,有彩绘的,有雕花的,有竹木的、也有象牙的。正当看得高兴,忽然听到前面街上大吵大闹,原来是公差和地保站在那里不准行人走过去,以致许多挑夫挑着一担担木梳,被拦在那里过不去。乾隆皇帝问刘纶:“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刘纶说:“他们是南门木梳街上的做木梳的,是替梳篦店送木梳来的。因为花市街上的梳篦店实则是篦箕店,一向只做篦箕,木梳都是从木梳街上批来的。”乾隆皇帝听了觉得很有趣,一时高兴、信口说道:“哦!南门木梳街上专做木梳,西门花市街上专做篦箕。好啊!那么,这里就不应该叫花市街,应该叫做篦箕巷。”

贾宝玉毗陵驿登船

常州篦箕巷在常州城西古运河的北岸,从明朝正德十四年起,毗陵驿即设于此巷,常州在汉代称为毗陵,因此这里的驿站叫做毗陵驿,当时它是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大驿。据志书记载,毗陵驿配有马房,兽医房等设施,此驿站是专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径本地时停船休息或换马住宿的。自从隋五朝凿通大运河以后,这里就一直是豆米集散之地,商贾云集。

篦箕巷口有一个高大牌坊,上书“皇华亭”,这里就是大码头所在地。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毗陵驿也被称为皇华馆,因此大码头旁也就有了皇华亭。据史料记载,乾隆南巡途经常州时,有三次就是从这个大码头登岸进城的。皇华亭是古时常州城区大运河畔三个接官亭中级别最高的一处。而《红楼梦》中第一百二十回中,有这样一段“一日,行到毗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早到家。”贾政就是在毗陵驿和贾宝玉见了最后一面。

赶考人上岸必去近水阁

由于乾隆数次光临,篦箕巷名声大噪。过往常州的客商都要买些梳篦,馈赠家眷。清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局官员,每年农历七月必泊常州多日,订制象牙、黄杨梳及梅木象牙篦箕,作为贡品“御用”。此品被人称之为“宫梳名篦”,史书中也有“梳篦世家延陵地”记载。直到今日,故宫内还保存着慈禧用过的常州梳篦。清末,篦箕巷的篦箕工场就有大小七家,其中最古老的就是这座“老卜恒顺梳篦店”。它开设于明代天启年间,它制作的梳篦曾于1915年和1926年在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质和金质奖。“篦邀中外缕缕香,梳到古今丝丝润”,店堂前的这副楹联是对常州梳篦的真实写照。在巷子的尾部,临水楼阁称为近水阁,因其东有文亨桥,所以以前也曾叫做“文亨阁”。由于常州文气很盛,因此客船一到这时就似乎进入文人之都。当年上京赶考的船只到此必停,文人都要上阁朝拜,据说乾隆皇帝也曾经登上此阁,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文亨阁便成了市民们消遣休息的临水茶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