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试业 南海一号迎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南海Ⅰ号”博物馆对外试开放。广州日报 龙成通/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众观看“南海一号”打捞起的文物。广州日报

“虽然我是阳江人,但一直不知道‘南海Ⅰ号’是什么样子,现在博物馆终于开放了,我第一时间赶过来看看!”昨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试开业,广大游客、市民翘首以盼的“南海Ⅰ号”展馆首次向公众开放,开馆一小时内就吸引了包括来自珠三角等地区的1000多名游客。据悉,12月2日至18日试开馆期间,游客购买门票享受半价即40元的优惠。博物馆预计本月底正式开馆。

进入展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海洋文化,精心布置的海螺、美轮美奂的文物、船舶造型的展台等等,都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当然,展馆内最受关注的还是“南海Ⅰ号”。经过展馆大门,左拐进入水晶宫内,透过透明的亚克力胶板,“南海Ⅰ号”就静静地安放在海水中。现在游客尚不能看到“南海Ⅰ号”的真容,而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包裹沉船的铁盒子一角。将来时机成熟时,游客可以在观光走廊内看到水下考古人员现场发掘、打捞文物的情景。水晶宫内,游客还可以看到陈列在走廊两侧打捞自“南海Ⅰ号”的瓷器等文物。

馆内的另一侧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文物展区。绕过粗大的缆绳、巨幅的船舷,是博物馆专门划分出的精品展、一般文物展和本土文物展三大展厅,这种海洋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等相互交融的展示布局引人入胜。据悉,目前供游客参观的文物有200件左右,包括从“南海Ⅰ号”打捞出来的金戒指、金环、各种瓷器等,本土的广东铜鼓王———周亨铜鼓也同时与公众见面。

在精品展区的一侧,展馆还特别布置了“水下考古”的专业展览,在类似于海底世界一样的展馆中,脚下玻璃下面是散步的海螺,两侧则是水下考古的相关图片、文字介绍,“水下考古模特”吸引了大量游客合影留念。

据悉,为了让社会各界能尽快目睹“南海Ⅰ号”的风采,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近几个月以超常规速度完成了土建、装修、水电安装、设备调试、安防消防等工程。

■看点

◎水晶宫

试开馆后,游客可以看到巨型钢箱中的“南海Ι号”古沉船。据介绍,为满足游客好奇心,试开馆期间,水晶宫的海水将放低———只高出船舷60到70厘米左右,游客在考古平台将可以看到沉船船舷。

◎“南海Ι号”文物

试开馆期间,博物馆精选近200件文物展出,包括本土文物和“南海Ⅰ号”出水文物,这些文物以后将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更新,随时可满足游客的参观需要。

位于博物馆1号展厅上层的精品展区摆放着近20件(套)“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精品文物。据专家介绍,这些文物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美瓷器。

◎本土文物

博物馆一楼2号展厅展出阳江本土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周亨铜鼓。铜鼓的真品用透明玻璃罩保护着,旁边有个仿制品。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