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古沉船打捞工作“稍事休息”(1)

本报讯 (记者王广永、翁晓鹏、王鹏)用于打捞沉睡800余年古沉船“南海Ⅰ号”的巨型“篮子”——沉井,于5月17日成功入水,在水下精确定位系统和潜水员的帮助下准确地将“南海Ⅰ号”罩扣住。经过了5天,沉井下压作业进展得怎么样?昨日,记者从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了解到,目前沉井已经下压到海底淤泥以下5米深 ,但由于两日来海上天气突变,风浪又起,下压沉井的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天气骤变暂停下压沉井

昨日清晨,记者从“南海Ⅰ号”作业现场了解到,最近两天作业现场风浪很大,还带有大雨。因为风浪会直接影响到沉井下压的精确度,为确保下压沉井做到万无一失,所以不得不暂时停止下压沉井。而根据天气预报,今天上午到明天上午,南海北部海域还将有5~6级的东南风。

据了解,沉井17日下水后,通过向沉井中空的四壁灌沙,目前已经把沉井下压到淤泥下5米,基本到达预定的深度。接下来还将使用水泥块,对沉井进行静压,直到把沉井压到淤泥下12米才完全到位,如果天气好的话,这个过程只要一天就能完成。但因为最近两天海上风浪比较大,最高的时候风力达到5级,工作受到影响。

昨日,虽然阳江海域阳光明媚,但当日下午,海上的风浪仍然达到两三米,工作人员曾尝试对沉井进行静压作业,最后因为风浪影响而没有成功,用于静压的水泥块都已搬回作业船上。截至记者昨日傍晚发稿时,打捞工作已经暂停,只能等到天气好转才能重新“开工”。

沉井下压12米可穿底梁

对沉井下放到正确位置后需要做的工作,记者从“南海Ⅰ号”作业现场得到消息,在实质性打捞过程中,打捞“南海Ⅰ号”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水下穿底梁。据介绍,目前沉井已下压到海底淤泥以下5米深处,当沉井下压到淤泥以下12米位置时,将对沉井周围的淤泥进行清理,然后再完成穿底梁工作。

据“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总指挥吴建成向记者介绍,由于“南海Ⅰ号”所在海域的能见度非常低,潜水员的水下作业只能摸黑进行。在这种环境下将36根底梁顺利穿插到位,这种技术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沉井每一个底梁的孔上都预留了牵引钢索。依靠这些钢索的牵引,潜水员能够在能见度极低的海底,使用水下液压千斤顶将底梁穿过沉井底部。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