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群秦始皇生父说遭质疑 史记为何两种说法(1)

历史不容猜测,要有充分证据———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在该节目中大讲吕不韦、李斯这两位秦国政坛明星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挟着其新作《解读大秦政坛双星》款款而来。5月6日下午,在北京图书大厦为读者现场签售。据介绍,这本新作就是以孙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的。

在新书发布会上,孙立群教授首次回应了方舟子等人对他提出的“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这一观点的质疑,孙教授说,“历史上很多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一争论就能达成共识的。关键是把吕不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搞清楚。毕竟,吕不韦、子异、赵姬和秦始皇之间极私密的关系,与吕不韦的历史作用之间关系并不大。”

方舟子认为,后人为了把嬴政说成吕不韦的儿子,才有怀孕12个月这种离奇的传说

吕不韦、子异、赵姬和秦始皇四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史料记载,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子异)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赵姬,据说曾为吕不韦的爱姬,献给子异后,被封为王后。那么,秦始皇到底是子异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人对此一直有争议。

孙立群在《百家讲坛》的节目中公开提出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并认为在邯郸献姬的过程中,吕不韦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一步步的政治投机。孙教授认为自己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史记》记载中的印证。他表示,《史记》是严谨的著作,司马迁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对于吕不韦和秦始皇的血缘关系,孙立群认为应当相信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司马迁写书很严谨,他写作的时候离秦朝很近,对此事的了解比今天的我们清楚。当然,如果要最终确认,除非挖开秦始皇墓,找到吕不韦遗骨做亲子鉴定,但这一时是不可能。”孙立群说。此外,他梳理出了几条旁证,比如吕不韦是魏国人,魏国在男女方面比较开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吕不韦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把赵姬送给子异也很正常。最后,他强调说,除非可以做DNA鉴定,否则现在任何人的观点都只能说是推论。“出现这场争论表明人们真正想弄清疑问,但关键在于不能人云亦云,读者在看了我的书之后,对《史记》产生兴趣,转而去读点《史记》,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但这期节目在播出后却遭受到网友的“炮轰”,民间学者方舟子也公开撰文,认为此说牵强肤浅,没有科学依据。方舟子认为:“从科学的角度看,说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问题就出来了。很显然,秦始皇嬴政是在赵姬嫁给子异一年以后出生的,后人为了把嬴政说成吕不韦的儿子,才有怀孕12个月这种离奇的传说。古人因为不知道女性的受孕时间,有了‘怀胎十月’这种不准确的说法。科学的时间应该是怀孕37周到39周,孩子就出生了。如果真的怀胎十月,对胎儿是相当危险的,更不要说怀胎12个月了。在现在,如果过了预产期两周还没有开始生产,医生就要考虑进行引产或剖腹产了。”同时,方舟子也第一次提出了自己对《史记》的看法:“其实以现代的眼光看,《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

秦始皇生父到底是谁?《史记》是如何记载的?

秦始皇生父到底是谁?记者为此采访了研究秦史的专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陈立柱副所长,陈所长介绍,对“秦始皇生父到底是谁”的争议从宋代就有了,主要是缘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记载。首先,在《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中有这样一段,“秦始皇者,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庄襄王就是子异,是其死后的谥号。这段记事,简洁明了,将秦始皇的身世交代得很清楚,说他是子异和赵姬所生的儿子,并没有对他的出生质疑。

而在《吕不韦列传》的记载中有“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子楚,是子异的字。根据这段记事,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本是吕不韦的情人,她与吕不韦同居有身孕以后,才由吕不韦送与子异,成为子异的夫人。赵姬隐匿身孕嫁给子异以后,“至大期时”生下的儿子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