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方揭开西汉齐王墓之谜 出土文物逾万件


大家知道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矩形铜镜在哪儿吗?它就陈列在淄博市博物馆。这个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达56.5千克的铜镜,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为历来著录和考古出土的铜镜之冠。这件国宝,就是伴随临淄西汉齐王墓的发掘而重见天日的。但是,谁能想象,出土一万两千多件文物的的临淄西汉齐王墓,它的发掘是因为铁路施工需要土方。5个随葬坑的重见天日,是怎样的机缘巧合?发掘过程断断续续,有着怎样的波折?事隔三十多年后,让我们一同走近这座为铁路扩建而发掘的古墓。
挖掘原因
源于工程需要土方发掘
贾振国,197 2年5月至1975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工作,先后主持了淄博市历史古瓷窑址,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临淄大武镇东下村战国墓葬等十余处考古工地的发掘。“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开始大搞经济基础建设,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同时上马了很多工程,其中一个就是济南铁路局东风站的扩建工程。”贾振国介绍,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土方,济南铁路局刚开始是从附近的村镇购买。因为土方需求量大,所以购买频繁,他们觉得这样操作起来太繁琐。就这样,济南铁路局想到了一个他们觉得更方便的办法。
原来,当时济南铁路局建设工地离一个古墓距离很近。这座古墓地处临淄齐故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大武镇窝托村南侧,他们看中墓地高达20多米的封土了。距离近是优势,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济南铁路局觉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更方便,所以他们就直接找到了省文化局。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省文物局文物处就让淄博的文化部门看看情况,可以的话就进行发掘。“当时只知道这个古墓是淳于髡墓,也就是当地百姓俗称的‘驸马坟’,一直觉得也就是战国中期一个一般的贵族墓。我们谁都没想到会是齐王墓。就这样,为了配合东风车站扩建工程,一场对墓地的发掘开始了。”从贾振国介绍中,记者发现原来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的挖掘,竟然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在当时,这座汉墓封土规模巨大,虽经千年风雨,仍高达24米,占地面积约1.6公顷。文物部门先在封土外围进行普遍钻探,钻探资料表明,原来的封土范围远比现存封土要大得多,底部略呈方形,直径约250米,占地面积达5公顷。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仍可以想象数千古代人(汉初)肩挑、人抬,热火夯土筑墓时的盛大场面。

发掘过程
千年变迁墓坑仅半米深
“当我们开始发掘第一个随葬坑时,就发现这个随葬坑已经很浅了,只有半米深。附近老百姓知道这个情况后,都跟我们开玩笑地说,‘要是早知道的话我们就用锄头刨出来了’。”难道是因为不是主墓,随葬坑不太重要,所以就修那么浅吗?对于记者的疑问,贾振国笑了笑解释道,其实多年前,尽管是随葬坑,在埋葬时也应该有2-3米深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周围很多居民都从这里取土做日常所需,日积月累,陪葬坑就变得越来越浅了,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第一个坑为器物坑,随葬品主要是礼器和生活用具。贾振国说从知识和经验感觉,陪葬坑不可能只有一个。1979年春天,又进行了第二个陪葬坑的挖掘。但是当刚刚挖到第一件物品时,“意外”发生了。“当时我们挖到第一件物品时,刚刚露出一个小角,看出是贴金片,当时尽管是一个小角,但是很亮可以看出里面是铁制的。”对于挖到的是什么东西,贾振国他们都很想赶紧知道。但是,就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通知,意思是淄博方面先不要自己挖了,和省里一块统一规划发掘比较好。就这样,大家带着不舍和遗憾,把第二个随葬坑的土回填了,这一停就是半年。
后来经过淄博市文物部门向上级请示,挖掘工作得以继续进行。果然不出贾振国的预料,随后在墓地南侧,又发现了4个随葬坑。从最后挖掘的成果看,贾振国认为这个墓室属于意外被动式发掘。挖去墓室封土后,文物部门对墓葬的形制进行了初步钻探。墓室位于封土中部,近方形,墓口长42米、宽41米,深约17- 20米。墓室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墓道平面略呈梯形,与墓室相接处宽35米,墓道口宽15米。南墓道长约63米,北墓道长约39米。发现的这5个随葬坑,是分布在北墓道的西侧和南墓道的东西两侧。


重大发现
出土文物1.2万件
1980年,古墓的发掘工作伴随着胶济铁路扩建工程的停工而停止了,原因是那段时间国家建设项目太集中。但是当时墓地的封土,还没有挖掘完。这样,淄博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个“攻坚战”。
1983年,汉墓的封土被全部移完。5个随葬坑平面均长方形,结构基本相同,即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内构筑木椁,木椁内盛放随葬品。1号坑为器物坑,随葬品主要是礼器和生活用具;2号坑为殉狗坑,是5个坑中最小的一个;3号坑为兵器仪仗坑;4号坑为车马坑;5号坑为兵器和器物坑。
挖掘经过是坎坷的,但是结果却是让人惊喜的。经过考古专家发掘考证,这座墓为汉初齐王墓,5个随葬坑均未被盗,随葬物品十分丰富,共出土遗物12100余件。按质地分类有陶器、铜器、铁器、银器、铅器、漆器、骨器等;按用途分为容器、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车马器、仪仗器等。随葬坑出土的遗物中,有刻铭的铜器和银器达53件,十分珍贵,其中,矩形铜镜、鎏金龙凤纹银盘、鎏金熏炉、铜骰子等,都是难得的稀世珍品。

未解之谜
主墓室仍未发掘
“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是山东省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发掘,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开启了一扇大门。”淄博市博物馆馆长张永政介绍,从发掘成果和资料研究看,西汉齐王墓仅随葬器物坑就出土如此众多精美的随葬品,说明汉初齐国经济繁荣富强,手工业相当发达。至西汉武帝时,齐都临淄是“人众殷富”的天下名都。
在5个随葬坑出土遗物中,兵器数量居各类器物之首,从而证明了汉初齐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当时,齐“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军事实力在诸侯国中举足轻重。据《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吕后死后,诸吕专权,“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齐哀王刘襄(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曾率兵屯于济南为外援,在平息诸吕之乱中,凸显了齐国强大的威慑作用。
西汉齐王墓主墓室至今尚未打开,墓主人究竟是汉初的哪位齐王还不得而知。但其随葬器物坑的发掘,已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两千多年的历史隧道,就让我们循着它去探索发现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