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自然》: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世界顶尖科技周刊——英国《自然》杂志9月25日在其网站刊登了这一重大发现,称“本次发现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并将在10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据主持该项研究的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介绍,该化石距今约1.6亿年,较之以往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在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中华龙鸟”的时代要早约2000-3000万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

鸟类起源研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复兴了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使鸟类起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长有羽毛的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化石也支持鸟类和恐龙之间的“亲缘”。但这些化石的年代都晚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这一进化史上“时间倒置”的尴尬引起了学术界对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疑问。

此次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属“赫氏近鸟龙”,它不仅将带毛恐龙化石的历史提前了2000-3000万年,而且比“始祖鸟”的年代还要早至少数百万年。因此,为鸟类起源于兽脚龙类恐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新发现的化石在其近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均分布奇特的飞羽。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这种完全被羽的特征在灭绝物种中尚无报道。

据胡东宇介绍,与德国的“始祖鸟”相比,近鸟龙的飞羽相对小,羽轴纤细,羽片对称,尖端钝圆,反映特征更原始;近鸟龙的足羽,结合现生羽毛发育学资料,也被认为代表着鸟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原始状态。赫氏近鸟龙的的飞羽与原始鸟类相比也显然不适于飞行。此外,近鸟龙极长的小腿通常被视为适于奔跑,但其长满羽毛的后肢又在奔跑型动物中很少见。

“这些表明恐龙-鸟类的转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胡东宇说。

此次研究成果由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研究人员除胡东宇外,还包括中国著名古鸟类学家侯连海、著名恐龙学家徐星以及著名生物地层学家张立君等。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