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认为是现代汉字的初型,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甲骨文的形状会因甲骨分期而略有差异,大致为武丁时期的甲骨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甲骨数量最多的时期。
历史
商朝人好占卜,以火灼烧甲骨出现的“兆”(细小的纵横裂纹)预测未来的吉凶。甲包括龟的腹甲与背甲,骨多为或牛的肩胛骨与肋骨。甲骨文初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距今约三千馀年,经过鉴定是比篆文、籀文更早的文字。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上的“龙骨”片发现有古文字[1][2],经过查证后才知道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但后人考证王懿荣并非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其他尚有王襄[3]、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4]等人。最初,在古物中获利的人为垄断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点说成是汤阴或卫辉,学者多受其误导。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董作宾领导,第一次有计划对甲骨文的考古发掘,共有六人参加,至1937年,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地点,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龟甲、兽骨有二万四千九百多片。抗战期间,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随同众多文物等被运往日本,达一万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研究
1917年,王国维发表第一篇甲骨文研究的科学论文《殷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提及商朝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灭亡,有三十一王,历经六百多年。王国维利用甲骨文上面的资料证实了《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也更正不少错误,如:上甲以后的世系次序应为“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史记·殷本纪》误为“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5],又发现王亥之名“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与《吕氏春秋》、《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及《汉书·古今人表》所记载的胲、核、该、王冰、振和垓,“实系一人”,有“中宗”称号的本来是祖乙,《史记·殷本纪》误为大戊,《史记殷本纪》误康丁为庚丁、误文丁为大丁[6]。
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学者有罗振玉、丁山、武龙章、王襄、商承柞、叶玉森、陆懋德、胡光玮、程憬、林义光、柯昌济、马衡、容庚、闻宥、余永梁、陈邦怀、陈邦福、张凤、罗福成等人。王襄还著有《甲骨文字典》以及《室殷契征征文》。1904年,孙诒让依据《铁云藏龟》,写成《契文举例》一书。罗振玉著《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奢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商占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等有关甲骨文的书。董作宾著有《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殷虚文字外编》。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甲骨文大约有4500个单字,解读了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事和会意等汉字造字的方法。在字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假借的造字方法。形声字占大约25%左右。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龟甲来记载,甲骨的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地理、职官、畜牧、宗教等方面。甲骨文的会意字,求意思明确,甲骨文的体积和甲骨文的繁简往往决定文字的大小。
来源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被金石学家购藏,在1928年至1937年期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掘出甲骨约二万五千片,1973年在河南安阳掘出四千多片甲骨。自1954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亦先后在山西、北京、周原遗址等地出土甲骨文约三百片。
甲骨时代 甲骨占量
第1期(27代武丁时代) 57%
第2期(28代祖庚,29代祖甲兄弟时代) 11%
第3期(30代祖辛,31代康丁兄弟时代) 12%
第4期(32代武乙,33代文武丁时代) 8%
责任编辑:vikey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