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大墓还是军事设施? 天柱山神秘古暗道成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暗道位于于天柱山九井河景区。天柱山的数条支流汇集于此,形成一条落差550米的瀑布,瀑布跌水在坚硬的花岗岩河床上冲击形成了一个个深潭,大的深潭共有9个,九井河因此得名。暗道洞口位于四井地段东侧靠近河谷的山坡上。

■新闻背景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天柱山暗道被定为文物点。7月上旬,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对这条暗道进行现场勘察之后,确认这是安徽迄今发现的首例人工古暗道。但它的修建时间、用途以及连接什么地方,至今成谜。

天柱山管委会工会主任张扬介绍说,目前管委会正在制定新的探测计划。新计划准备在8月初,先安排工人将暗道中的积水和淤泥清除,暗道有的地方顶部石板已经坍塌,将通道堵塞,计划中坍塌的部分可能会从顶部被挖开,一来恢复暗道畅通,二来便于工人清淤和提高专家考察的安全性,三来可以对这些地方进行修复。清除障碍后,专家将对暗道内部进行更深入地探测。

据了解,计划制定完成并获得文物保护部门批准后,就会付诸实施。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个在当地人们心中存在的几十年的谜团即将解开。

如果是其他用途,则要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才能确定其意义

■将新闻进行到底

几十年前,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地区,当地人在修建农田时偶然间发现一条神秘暗道。之所以称其神秘,是因为洞口和里面的通道,均由人工制成。30年间,当地部门组织过3次探察,都因能见度差、淤泥或积水障碍等原因,每次在暗道内只能前行十几二十米,便无功而返。

军事设施?墓道?排水涵洞?……几十年来,对于这条暗道的用途以及它通往哪里,民间有各种猜测和传说。而当地的县志、山志中,只有暗道附近的道观遗址天祚宫的记载,对暗道却只字不提。

————探秘————

神秘暗道通往何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介绍说,洞口非常明显。同样明显的,还有其人工痕迹:“洞口,还有暗道里面的地面、墙壁、顶部,都是由石板砌成,而且这些石料都是经过加工和挑选的,一看就是个人工通道。”

除此之外,在洞口还有一个封门石。也就是说,洞口原本封闭,被发现后,封门石才被挪开。而在暗道两侧的墙壁上,还有凹进去的壁龛,至于其是用来放置灯盏的灯龛还是另有他用,目前尚不确定。

潜山县博物馆馆长李丁生认为,暗道应建于宋代之前。因为宋代之后潜山县的记载已经比较详细。和前几次探察一样,宫希成和助手这次也只前进了十几米。“通道只有1米多宽,高80厘米左右,人在里面只能蹲着走。进去十几米后,手电筒的光就只够看到眼前的东西。前几天刚下过大雨,洞里有积水,由于这次探察没带相关设备,考虑到安全原因,就没有再往里走。”

虽然没能继续深入一探究竟,但宫希成他们凭借其从事考古多年的专业经验,还是从地面上看出了一些端倪。

他说,从地表情况看,暗道连接的地下部分不小,范围大概有十几亩地。从洞口和暗道前面十几米的情况看,当初建设这个地下工程时,应当是先挖开地面,进行施工。当建成后,又被重新掩埋起来,“土壤的自然状态和经过人为加工之后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搞考古的看这个还是比较有经验,但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解谜————

汉宋之间贵族大墓?

今年6月8日,天柱山管委会和潜山县文物部门组织了对暗道的第三次探测,初步认为是汉至宋朝之间某一贵族大墓。

李丁生也参与了此次探测,他根据洞上方拱形缺口、两侧的凹陷的壁龛以及在通道15米处发现的地面小型石坑推断,这些可能是墓室通道的天井、灯龛以及地坑,而且洞内弯道又是朝着3个山头的中间一座山的方向,契合古代墓葬选址的要求。现在他正在查询古代潜山县出现的名人,从而判断是否有可能是这些某个人的墓葬。

另外,据当地天柱山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离暗道不远处,有一个露天的塌陷区,里面是空的。如果假设这个塌陷区是墓室的话,那的确存在暗道是一条墓道的可能性。

————存疑————

关于墓道的三点疑问

但是对于“墓道”这一说法,宫希成却有不同的意见。

“但现在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宫希成说,首先,就算塌陷区的确是个古墓,也不能保证暗道和古墓就一定有直接联系。必须在结构范围探清之后,确定暗道直接通到墓室中,二者才能建立起联系,否则只能是推测。

第二,从距离上看,塌陷区和洞口之间相隔五六十米。虽然绝对距离不是很远,但作为墓道而言,这个距离则长得有些夸张。作为墓道的话,只要能确保棺木运进墓室就可以了,墓道短的也就二三米,能达到10米,已经算是距离很长的了。60米的距离不像是一条墓道的长度。

第三,假如作为一条墓道,其作用是要保证棺木以及抬棺的人能够通过。但现在看来,1米多宽、0.8米高的暗道,一个人通过都显得吃力,更不用说抬棺进入了。而且,进洞探测过的潜山县博物馆考古人员和宫希成都发现,这条暗道并不是直的,在中间有弯道出现,一般墓道是不会这样做的。

————传说————

军事设施?排水涵洞?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墓道,当地还存在着军事设施和排水涵洞这两种说法。

之所以会有军事设施的说法,是因为南宋时的抗元英雄刘源的根据地在天柱山一带,是当地势力比较大的一个地方武装。因此军事设施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对此说法,宫希成认为“不太像”。因为通道的面积非常狭小,人在里面活动受限。而对当地老人的回忆,他表示目前无法证实这个说法,只有等待里面结构大致清楚之后,才能了解面积的大小。

至于排水涵洞,宫希成分析说,如果规模这么大的排水涵洞,其上面肯定有一个比较大都设施或建筑,但上面并没有。而天祚宫和暗道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不可能把排水涵洞修到这里。

对于存在的各种说法,宫希成表示,目前下不了任何结论。这条暗道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这种人工的石洞发现的很少,很可能有特殊的用途。但没有相关证据,任何观点都是猜测。至于它对考古学的意义,则要看它最后到底是何年代修建以及是何用途。如果只是一个古代墓葬,则不是大发现,只是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墓葬形式而已;如果是其他用途,则要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才能确定其意义。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