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川什邡遗址或为三星堆一期文化源头




什邡市城南新区,近期一工地发现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昨(10)日,省考古研究院、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会同四川大学考古系的几名教授一起,对已发掘出的文物进行了详尽的调查论证。目前专家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此次发现的遗址是我省最早新石器时代考古重大发现,很可能是三星堆一期文化的源头。
现场:砖块瓦片都是宝贝
上午10时许,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川大考古系教授、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等20多位专家学者,来到什邡市城南新区的一个工地,对出土的石斧、石锛和石砺等重要文物进行论证,初步确定,这个遗址属距今46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很可能是三星堆一期文化的源头。“这是相当有规模的建筑!”在考古人员的带领下,几名川大的老教授小心翼翼地踏进了这块5000年前的土地,或俯身、或蹲在地上仔细寻找,在几个数字状的小坑里,哪怕一片红烧土都让老教授们兴奋不已,纷纷感叹:“这绝对是一个惊人而且重大的发现。”专家们推测,这里很有可能曾是一个邻近古河道的村落,居住了什邡人的先祖。
记者看到,在发掘现场放着的8个撮箕里,装满了陶器的碎片,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林向拿起其中一块,眉头紧锁地足足端详了5分钟,嘴边露出一丝微笑,他告诉记者,这些陶器有花边口沿罐、镂空圈足器、盘口器、翻沿器和宽沿器等。
据介绍,这些都是与成都新津、郫县、都江堰、崇州等史前古城址群出土的同类器皿完全一致或极其相似,是成都平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



考证:请动植物专家参与
勘察完现场后,一行人又匆匆赶往什邡城区内的什邡博物馆,那里还有更多从此地发掘出来的文物。在一个5平方米的玻璃房里,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器,但大多和现场的相同,都只剩下了残片,有碗碟状的、龟壳状的,让人目不暇接。据专家介绍,本次挖掘出土了近千块文物残片,其中主要是陶器碎片。“比较珍贵的是,两件石斧、两件石锛和一件石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石锛相当于现在的凿子,石砺就是古人的磨刀石,而文物中最为小巧可爱的便是陶质的纺轮。一元硬币大小,中心有孔,像一颗算盘珠,古人们把羊毛系在纺轮上,悬在空中的纺轮一转动,羊毛就会被拧成一股绳。
参与这次考古发掘的三星堆遗址文化站站长雷雨告诉记者,在上千件陶器残片中,有十几件陶器都有望恢复。“而其中一些器物,我们目前还不能判定它的材质。”雷雨拿出其中一件裂成两半的乳白色器物对记者说,从物件的磨损、形状等分析,它应该是“锛”(即凿子),“但是材质却不是陶,看上去像是象牙、或者动物骨头之类的。”雷雨表示,接下来还会邀请动植物专家参与研究。
关注:或许更早于三星堆
由于这次发掘的文物数量较大,时代较为久远,意义重大,川大教授与考古专家们在一些文物的认定上还存在大量的争议。在看完现场的陶器后,专家们在什邡市一宾馆内进行“秘密会议”,会商考证结果。
随后,在有什邡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参加的媒体见面会上,雷雨代表文物部门和专家们宣布:“在什邡城南新区一工地发现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距今约5000年,与三星堆一期文化同期或者更早。是目前川西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之一,文物部门将继续扩大发掘区域。”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宋治民表示:“这次的遗址处于川北岷江上游地区,是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最早的文化层,这个遗址的发现,将对三星堆一期文化来源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专家们同时表示,由于什邡地处川西高原和平原的交汇处,代表着蜀文化从川西高原向平原迁徙和传递的节点和线索。什邡的这一重大发现,是研究成都平原青铜文化来源的珍贵材料。
企业让步
在建项目暂停施工
记者从什邡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遗址发现地是一个在建的大型工业项目,今年初施工时,发现了这个遗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程暂时停止施工。今年5月,考古人员对探坑进行抢救性试掘时,竟发现了密密麻麻的各种陶器碎片,更有标志性的石斧、石锛和石砺等文物。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勘探出的遗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目前仅发掘100多平方米,就已经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重要文物。
同步播报
南部县发现明代斗拱建筑
据新华社电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文物普查小组工作人员日前发现了一处明代斗拱建筑——昌坪庙。该庙位于南部县大坪镇七一村5组,这是近年来南充地区发现的唯一明代斗拱建筑,其斗拱建造格调,在川北地区极为罕见。
昌坪庙坐东北向西南,位于大坪镇七一村一处矮山梁上,原建规模较大,由山门和前、中、后殿以及厢房组成,现存前殿、后殿和部分厢房,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前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六架椽屋用四柱。后殿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房架,六架椽屋用五柱。前檐、山墙施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八朵。这种斗拱采用交错法,栌斗对角密排,斗上交叉的十字拱呈45度,横列左右的斗拱,自然连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