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大桥南 捞起一块乾隆年间“海关城”石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石碑表面坑坑洼洼

站在水深没膝的闽江边,突然感觉脚下的一块石板特平整,福州冬泳队的老陈连忙招呼队友过来一看究竟。大伙儿都发现这块石板很特别,立即把它抬上岸。昨日上午,在闽江大桥桥南附近水面,一块“乾隆三年”的石碑就这样“出水”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块长约2米、宽近1米的石碑,由于长期浸泡在江水中,表面被水流侵蚀得坑坑洼洼,不过仍然能够清晰看到石碑左上方刻着“乾隆三年”以及“泊盐船界址不许别船混泊”等字样。据了解,清朝乾隆三年为公元1738年,此石碑距今已有270余年历史,不知何故沉入闽江,得以保存至今。冬泳队队员叶先生是附近的老居民。他说,桥南这一带此前是“海关城”,是清朝官盐船舶的停泊聚集地,此碑应该是当时官府所立,可能具有历史价值。

为此,记者向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请教。方老介绍,清朝时期,官府在闽江桥南这一带设立闽江关南台分口和巡防所,附近分布了二十多处码头,是官盐以及木材、茶叶等土特产品的集散地,被称为“海关城”。鸦片战争后,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这一带码头商贸发达,也成为列强对福州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目前,观海路路名即取“观音井”与“海关城”的合称之义。方老表示,这一石碑的历史价值,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考证才能得知。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