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文物普查队新发现明代银矿矿洞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莒溪镇普查时发现了明代银矿矿洞遗址——天井山龙船坞银矿矿洞遗址。

该遗址位于素有“苍南西藏”之称的莒溪镇天井村、龙船坞东坡,俗称“银洞坑”,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250平方公里,共有窿洞50多个,面东而凿,以横坑居多,少数为竖井,洞壁清楚可见矿脉线层;窿洞多为一组两个呈上下垂直分布,上层主要用于透气排风,下层为主矿洞口;浅者为探井窿洞,深度只为2—3米,深者为采矿窿洞深达数百米(具体数字有待勘探);小窿洞只容一人进出,宽0.4—0.6米不等,高为1米,大窿洞则可容多人同时作业,宽1米,高1.5米;遗址内尚遗留当年挖掘矿洞时留下的矿石堆积层,厚约1米,多呈碎石状。

据明《隆庆平阳县志》载:“邑有银矿三:…天井(今莒溪天井龙船坞银洞坑)…永乐中采,今皆封禁”;民国《平阳县志》卷十四《食货志三·商税》载:“…崇政乡之天井阳山俱(永乐)七年开采…”;《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载:“考平阳铁矿所在多有,堆莒溪之矿纵横方积约五十里(横五里、纵十里)。开于清康熙年间,岁产约五万斤,约值银两千圆。”

天井是鳌江源头自然生态保护林区,拥有海拔千米的高山险峰,也是闽浙边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除了茂密的森林和苍翠的竹海外,更有很多生态旅游景点,如麒麟山上的仙人叠石,燕子硐口的万燕遮天,还有龙潭飞瀑、白水温泉、狮子巨岩等“锁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胜地。

天井山龙船坞银矿矿洞开采始于明代,已有数百年历史,且遗留较多,保存完整,是苍南县保存不多的金属矿洞遗存之一,足显珍贵,为研究苍南县的明代银矿业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和水平的反映,它是我县金属矿产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