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惊现湖南最早的宋代古桥 为卯榫结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南大学教授柳肃正在仔细考察寿隆桥的卯榫结构。刘治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静卧河上的寿隆桥采用了木质结构中常用的卯榫结构。刘治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14日,湖南发现之旅考察团在江永县千年古村上甘棠,现场考察确定了一处我省目前发现最早的宋代古桥。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表示,将把这座寿隆桥公布为最新一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视资料整理收集情况做申报国保单位的准备。

“问题照片”牵出一座古桥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湖南发现之旅,都是在遗址或者文物被发现之后,记者随同专家一同去进行再次的考证,予以公布。而这一次在江永,记者随省文物局的专家一起过了一次亲身考古的瘾,缘起是在江永县女书抢救、保护和研究基地女书园,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发现了一张“有问题”的照片。

这是一张女书传人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上“国保单位”上甘棠古村的一处景点“寿隆桥”,何强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古桥,喃喃自语,这座桥“有问题”。

14日上午,记者随省文物局专家团赶赴上甘棠村,开始对寿隆桥验明正身。考古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找到时间的参照物,专家的思路很简单,如果能够找到一处和古桥相似的、能确定时间的文物作为参照物,那么大致上就可以说明这座古桥的来历。

“兄弟”桥帮助验明正身

千年古村上甘棠除了始自唐代的悠久历史和保存完好的200多栋明清古建筑之外,最珍贵的,就是村子旁边的山上保存着大量的宋、元、明、清时代的摩崖石刻。正是它们的存在,我们才得以大致了解寿隆桥的概况。

记者随专家团一起,找到了这座寿隆桥的“兄弟”。

上甘棠村摩崖石刻群现场,何强指着一方石刻介绍道:“大家看旁边这方《上甘棠众架石桥捨钱题记》的石刻,最初有人认为这是村口步瀛桥的题记,经过专家的认证,这个《题记》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踩着的这座栈道桥。请大家记住这座桥的样子,以及它石面的磨损程度。”

在寿隆桥现场,记者看到,寿隆桥从建造结构、方式以及桥面石板的磨损程度来看,和栈道桥几乎一摸一样。而规模更大。据《题记》记载,栈道桥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尽管步瀛桥也是宋代始建,但是经过后来几个朝代的重修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样子。)据此专家推断寿隆桥同样建于北宋靖康年间。省文物局遗产处处长刘劲表示,“两座桥的时间差距不会高于50年。”

专家看好古桥文物价值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柳肃对寿隆桥的兴趣非常大,他甚至全身趴在桥面上研究石桥的结构。“这座桥非常有特点,我在湖南从来没有见过,它采用了木质结构中常用的卯榫结构。”这座石桥的每个桥墩都是由两根石柱构成,每根石柱上方凿成小一圈的方形,两根石柱插在一块带有两个方孔的椭圆石块上,构成桥面的石板就是在这块椭圆的石块上对接相搭成桥。“另外大家看它桥面的石板,上面石痕磨平的同时,还磨出了凹陷,古代仅仅凭借两只脚来踩成这个样子,证明这座桥的岁数很大,至少在600年以上。如果之前那座栈道桥确定无疑是北宋的,那么这座也可以证明是北宋的。”

组成桥墩的两根石柱从构造和外形上,很类似老式长凳一边的凳子腿,是向外撇的外八字形。“这座桥填补了我省桥梁建筑史上木质桥向石质桥过渡的空白。”柳教授认为,这是我省仅见的唯一一座以卯榫结构来建造的石桥,这个意义非同寻常,应该马上申请成为省级文保。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