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吸引先人筑“阴宅” 官洲岛藏文物(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官洲岛汉墓出土的陶屋和陶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挖掘现场

记者独家获悉,与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一水之隔的官洲岛,连续发现超过60座以上的两汉古墓,出土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未来将成为广州生物岛的这个面积1.8平方公里,旧时孤悬水中的小岛,成为广州边缘地带又一处文物宝库。

官洲古墓不逊广州城

日前,记者在报料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官洲岛上官洲村附近的一处考古工地。工地上已经搭起了蓝白色条纹布的棚架,考古工作者冒着酷暑和连绵的雨水天气,在这处已知有数座墓葬埋藏的工地上连续工作了多天。在一座已经开始发掘的西汉晚期土坑木椁墓中,记者看到有数十件大小不一,集中在墓室一端的陶器已经露头,在它们的旁边,一件铜镜,一件铜盘,一把铜刀的痕迹清晰可见,还有一串色彩斑斓的玛瑙珠散落在一边。这里本应是安放棺椁的位置,但是经过两千年左右的自然侵蚀,棺木、遗骸,甚至盛装铜器的木匣等均已腐朽不存。

这座墓的宽度在3米左右,墓室长度约为5米,推测如果加上墓道长度,当在8米左右。如此规模的汉代墓葬,与广州市区中发现的相比较,档次也都不遑多让,在官洲岛上发现的众多古墓中,规模也能排在前几位。据介绍,这座墓葬中出土的铜器在广州地区不算罕见,但多件陶器上色彩各异的釉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因为数量多而且保存完好。

“风水宝地”吸引先人筑“阴宅”

官洲岛全岛面积1.8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过去曾被戏称为“广州的海南岛”。原有居民2000多名,目前已经基本搬迁完毕,该岛将建成广州国际生物岛。官洲岛考古是广州大型基建和文物保护配合的一个良好例子。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国际生物岛的全面开发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调查小组早在2004年3月就对官洲岛进行了考古调查,初步发现6处地下文物埋藏点,并探明了部分古代墓葬的位置。在随后几年中,考古工作者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摸查,又发现了4处埋藏点。目前发现和清理的古代墓葬就超过60座,而且多数是西汉晚期到东汉的古墓,仅有两三座是清代中晚期的墓葬。记者了解到,这些地下文物埋藏点主要集中在两边岗、岗亭岭、两座山、岗头、油麻岗等地。这几处基本是小山丘、小高地,部分濒临水边。从“风水”上看,多是依山傍水的“宝地”,因此吸引了居民在此为先人选择“阴宅”。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