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专家: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比钢琴早两千多年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梅纽因曾说:“我们再也听不见古希腊的乐器能有什么样的声音了,只有中国的编钟,还能把2400多年以前的乐音再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乐大家、湖北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团长张红阳说,“国宝编钟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更是一件反映中国古代高超青铜铸造技艺的重要文物。”

5月21、22日晚,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乐演奏会《编钟国乐》将在福建大剧院举行。届时,湖北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将把古乐器“国宝”全套曾侯乙仿制编钟带到现场,与福建歌舞剧院民乐团联合演奏。

昨日在排练现场,张红阳领着本报记者仔细欣赏了这件宝贝。这套编钟于2006年按照1∶1的比例仿制曾侯乙编钟,共3组65口钟。扁状钮钟被安放在最上面一排;柱形甬钟斜悬在中、下两层。每口钟都是装饰精美的青铜器,都有漂亮的纹路、清晰的隽文,在中部和侧面各有一个标志,只要敲打此处,就能发出乐音。横梁最中间安放了和钟,这口装饰最华丽的大钟是没有演奏功能的。而另外的64口钮钟、甬钟,每口都能奏出两个音符。“这套钟能演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但我们比钢琴早了两千多年。”张红阳说,这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从事中国民乐演奏几十载的张红阳,数年前开始了对编钟古乐的复兴工作。“以前,去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看曾侯乙编钟,2400多年前的东西至今保存完好,还能发出动人声音,真的很震撼。”张红阳坦言,“我们无法看见战国时期的乐谱,我们只能凭想象描摹古音。”正是这样的初衷,湖北省民乐团创作了《编钟国乐》,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古乐进行现代的创编。譬如这次将在福州演奏的《幸福畅想》,就将编钟、编磬这样的古老乐音融入民族管弦乐队,讴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