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秦屿挖出32门古炮 初步推测为明清抗倭遗物

初步推测为明清抗倭遗物 原址可能为清朝烽火营旧库房

古炮!又是古炮!26门!2月28日上午9时许,宁德福鼎市秦屿镇一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再次挖掘出大量古炮,加上4天前挖出的6门古炮,同一地点已共挖出32门古炮。

经文物部门初步鉴定,这批古炮为明清抗倭遗物,民房原址可能是古代的烽火营旧库房。

“又挖到古炮啦!”28日上午9时许,秦屿镇马房王家祠堂右侧一在建民房工地,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众多文物工作者和周围群众闻讯赶到现场,只见民房地面上已躺着好几件锈迹斑斑的管状金属物,就像一截截电线杆。施工人员正驾驶一辆挖掘机在民房中间不停地忙碌着,在旁边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一件又一件管状金属物正被挖掘机起吊至一辆小板车上。

施工民房仅约70平方米,户主郭女士说,早在2月25日,她们家在重建房挖地基时,就曾挖出过这种管状金属物,后来被告知是古炮,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又挖出了更多的古炮。

“地基挖着挖着,无意间就发现了泥土里并排躺着几根非常坚硬的东西,等挖上来刮掉表面泥土后,才露出了炮管的轮廓。”郭女士说。

两次发现古炮,郭女士都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有关部门。据参与现场挖掘的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林先生介绍,他们两次在现场共挖出了32件圆柱状金属物,28日下午,文物部门已将所有挖出的金属物安全转移到当地相关部门保管。

据林先生介绍,根据这些圆柱状金属物的轮廊特征,可以确认为古代火炮,这些古炮中,最大的估计有超过500斤,炮长约为1.3至1.5米,炮口内径约10厘米,外径约为13至14厘米;小的古炮也有60斤重,长约80厘米,炮口内径约5厘米,外径约8厘米。古炮两侧各有一个突起,像十字架,用于支撑在炮架上。

林先生表示,据现场初步勘察推测,古炮很可能是明清时期战争时留下的文物,史料记载,原来清朝在秦屿曾设烽火营旧库房,这里藏放有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时制造的土炮和清朝道光年间下发给烽火营的100多门火炮,该民房原址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烽火营旧库房。抗日战争时期,因担心被日寇发现,祸及沿海百姓,这些大炮由当时政府组织分三处深埋,其他二处已无从查考。

“如果是清朝初年时期的,则为‘戍台(保卫台湾)’所用。”林先生说。

福鼎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古炮的挖掘为古称万古雄镇的秦屿是沿海抗倭御敌的战略要塞提供佐证。目前,他们已与省级有关专家取得联系,古炮有关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勘察。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