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殿”成仓库 市民呼吁保护大报恩寺的地上建筑

大报恩寺遗址的地宫挖掘工作正在进行,地下宝藏发掘备受关注。昨日本报热心读者韦先生来电称,大报恩寺仅存的地上建筑“三藏殿”现在一座成了杂品仓库,一座成了两家小工厂,呼吁有关部门保护现存文物。

昨日上午,记者就韦先生提供的线索,寻找到了“三藏殿”。从中华门出了长干桥,到晨光集团的门口就能看到一旁的路口上,竖着“三藏殿后街”路牌。沿着小巷往里走,路边是居民区。走进巷子深处,记者听到阵阵读书声,路边小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三藏殿”就在这所学校里面。

进入学校后,记者看到一座白墙黑瓦的房子坐西朝东,直立在操场西面。房子被分隔成了四间,其中一间屋子,住着一户人家,有个人在门前生火起炉子。一间屋子门口摆放着黄色的礼品盒,设在大殿里的工厂光线昏暗,灰尘很大,里面堆满了东西,两名工人正在制作木质盒子。据工厂里的一个工人介绍,他们制作的是用来装“云锦”的礼盒。另一间工厂里有两台大的机械在运转,发出很大的噪音。

操场东侧与之相对的是另一座外观相似的建筑,门口挂着“南京市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三藏殿”的标示。破旧斑白色的墙体上有一处开裂,右边窗户下的墙体上,用白色粉笔写着“此处危险,赶快走开!”的警示语。屋里,一道上锁铁门将大殿门口围了起来。透过铁门,可以看到里面堆满了学校用的课桌椅和其他杂物。

正学路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座工厂在这已经有好几年了,他也不知道谁管理这两座建筑。而住在学校里的居民郭女士说,这两座大殿一直是归学校管理,大殿里的两个工厂也是从学校手里租用房子的。

于是记者找到了正学路小学的王校长。据王校长介绍,这两座大殿一直都被划在学校范围里。东面的大殿在1984年由秦淮区人民政府挂牌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西边的大殿没有被设立成保护单位。东面的“三藏殿”年久失修,今年夏天大雨中大量瓦片掉落,漏了一个大洞。为此教育局曾拨款到学校,维修保护过。学校也为了教育学生,宣传报恩寺的文化知识,一直照看这两个大殿。当记者问及大殿是否归学校管理,工厂为何在大殿里时,王校长并没有给出正面明确的回答,说自己也是刚到这个学校就任,具体事宜也不清楚。记者随后向学校门口一杂货店主打听,店主无意中说出那两个工厂是校办工厂。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