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函倒立“塔王”自由滑落? 高人为塔王出函献奇招
小编遍观今日80版的《现代快报》,A6版一条题为《各路高人为塔王出函献奇招》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胡玉梅、陈英的报道——
热胀冷缩法、内窥镜探视法、倒置法……鎏金塔王如何走出千年铁函,南京的机械专家、天体物理研究专家、高级工程师纷纷致电快报献计。对于高人的妙招,文物专家并没有全盘否定,他们表示将集中各种方案,作出最后的决策。
晃动法
操作性:★★★★
文物受损度:★★★
晃动让塔王和铁函“分家”
设计者:黄先生,高级工程师
因铁函为铁质的,用磁铁石把铁函固定住,利用器械使铁函上下晃动,利用巨大的颠力希望塔体会有所松动,与铁函分离,再设法取出。
专家点评:这个办法的前提是,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不含铁的成分,但目前,塔王是银鎏金还是铁鎏金,文物专家们还没有得出最精确的结论。而且,铁函晃动的力该多大?晃动铁函肯定会让塔王里面的宝贝移位。
热胀冷缩法
操作性:★★★★
文物受损度:★★★
热胀冷缩,让塔函分离
设计者:佘先生
他提议先在铁函内加水冷却,然后再四面加热,边缘的冰会融解,但中间一下子融解不了,这样就形成了间隙,对塔王就不会有任何伤害了。
专家点评:铁函和塔王已经历经千年,先冷后热就改变了文物在地下的生存状态。现在铁函被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就是模拟铁函在地宫中的生存环境。这种热胀冷缩的办法,改变了铁函千年生存环境,显然行不通。
倒置法
倒置顶托铁函,让“塔王”掉下来
设计者:俞永立,退休机械装备工人
第一步:在铁函内装满不会伤及文物的散装填充物,如泡沫颗粒等,以及柔软隔离物,做一个金属盖板紧紧固定在铁函上口,保证铁函里面的塔体不会歪斜,将铁函稳固倒置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
第二步:做一个与铁函上口一般大小的铁匣,用铁匣顶住铁函上口四壁,用力缓缓顶起铁匣至一定高度后,取走随铁匣升起、已脱离塔体的铁函。
第三步:把铁匣缓缓降落,人力稳住塔体,把“塔王”取出。
专家点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本身也是一个函,只是形制特殊一点。阿育王塔内的宝贝是怎么放置的,谁也不知道。如果把铁函倒立,那么塔肯定也是倒立的,肯定会让塔身中的稀世圣物也来个大翻身,这会影响到塔身中的珍宝,不是100%的稳妥。
铁函倒立,塔王自由滑落
设计者:赵宁鼎,机电铸造工人
第一步:用松锈剂将塔体和铁函分离开。
第二步:做一个泡沫模型把铁函里的塔体稳定住。
第三步:把铁函倒置过来,有泡沫模型可以支撑住塔体,而利用重力向下原理,这样放置一段时间,塔体自然会一点点下来。
专家点评:这个方案和前一个方案有很大的相似处。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们也曾经想过铁函倒立的办法,但他们自己否决了。原因就在于,怕影响到塔身中的稀世圣物。
克隆铁函内壁,让塔王滑出来
设计者:陈银生,冶金方面退休工人
做一个和铁函尺寸完全一致的内壁,内壁四面板子和底板都要是能活动的,然后在铁函内装上填充物,将制好的内壁和铁函对接。把铁函内的文物拿出,此时拿出的文物是倒立的,再正立过来。
专家点评:我们也曾经想过这个办法。但没采用的原因在于,一来填充物不方便清理,二来填充物会不会和铁函内的文物发生反应不能保证。最关键的是,可能会伤及塔王内的文物。
内窥镜探视法
用内窥镜,探视函内结构
设计者:李旻,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
可以采用最好的光纤纤维,类似于医院用的内窥镜。医学上,内窥镜伸入人的鼻腔内,可以看到人的鼻腔黏膜。内窥镜很细,有的直径只有0.5厘米。这种内窥镜的优势在于,它的前面是探头,光强可以控制,不会影响到文物本身。把内窥镜放到铁函中,可以看到塔王的颜色、图案乃至于哪边有焊接点,看出铁函和塔王之间的缝隙。内窥镜探视后,发现了具体的缝隙,可以用非常细的钢丝,一点点把塔王取出来。
专家点评:这个方案,专家认为还是比较妙的。但能否行得通,还要具体论证。因为此前,专家们特意从北京调来了硬X光仪器,都没有看出铁函的结构。
浮力法
往铁函内灌水银,让塔王浮出来
设计者:王宏伟,文物爱好者
水银是液态的,可以流动,它像水一样可以顺着缝隙流下去。水银的比重非常大,把银块扔到水银里,银块会浮在水银上,就像木头浮在水上一样。利用这样原理,向铁函内注入水银,塔王就会借着浮力漂浮上来。不过,王先生表示,借助水银的浮力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铁函和塔王底部没有粘在一块,铁函和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都沉睡了千年,铁函底部也许已经锈蚀,把铁函和塔粘在了一块。如果这样分离,有可能会损坏文物。王先生同时提醒,水银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利用水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专家点评:这个办法利用了水银密度大的原理,让塔王漂浮,但是,如果水银漫过塔室,浸到了碑文中提到的舍利和佛顶真骨,就有可能使文物改变位置,使文物信息有所丢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