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上虞市新发现一批保存较好的晚清民国时期建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洋湖五间楼全貌(南往北摄)

日前,上虞市文物普查队冒着高温酷暑走进古城崧厦镇开展地毯式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它们包括 5处宗祠,6处庙宇,26 处老台门,11处古桥以及3处名人故居。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辖38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3个社区居委会。崧厦建镇历史悠久,历朝以来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境内遗存的古建筑十分丰富。

这批新发现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建筑规模相对宏大,布局清晰。在新发现的这批古建筑中建筑形式大多以三进夹二厢为主,如迎紫路56—58号王家台门、顾家弄朱家台门等,布局上横向紧凑,纵向舒缓。还有不少由前后四进构成的建筑,如同仁弄连家台门、新八字台门、老八字台门等,建筑体量相对较宏大。二是制作因地制宜,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这批古建筑的建筑朝向有的坐北朝南,也有的坐西朝东或坐东朝西,制作均因地制宜,如西洋湖五间楼,矗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外置高高的院墙,院墙中设门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私密的院落。三是建筑用材粗壮,雕刻精美,保存基本完好。如何家村何家祠堂,五架梁用材粗壮,廊下雕刻精美,且保存基本完好,是我市目前发现的一处比较有特色的祠堂类建筑。四是石材应用广泛。一些建筑中天井、檐廊都用石板铺就,部分建筑室内亦用石板铺地,台门和门槛石及石质漏窗比较常见,还有一些古桥上被广泛应用,如雨化桥,两侧设置石质护栏,造型轻巧雅致,别有一番韵味。

这批新发现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较完整地反映了崧厦镇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崧厦镇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