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化石过程中发现 侏罗纪时代剑龙也会“隐身术”

现代的野生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往往有保护色等多种隐身的办法。我国古生物学家20日说,在修复剑龙皮肤印痕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侏罗纪时代的剑龙也会“隐身术”。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自2007年开始修复一件侏罗纪晚期剑龙皮肤印痕化石。在修复过程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邢立达等人发现,剑龙粗糙的鳞片有助于降低其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剑龙是一种繁盛于侏罗纪晚期的植食性恐龙,体重达7吨。恐龙的皮肤印痕化石非常稀少,全国迄今仅发现5件。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恐龙专家彭光照介绍说,这头剑龙“生前应该是一种离群或独居状态,当它死亡后被迅速埋没,大部分骨骼都还关联在一起,而皮肤意外地发现于其左肩棘背面”。

研究发现,剑龙鳞片表面粗糙,鳞片上存在条索状隆起,像若干道嵴,使鳞片表面形成明显的凹凸。这种凹凸构造将环境光线向不同方向进行漫反射,从而降低鳞片表面整体亮度水平,有利于自身的隐蔽。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