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塔地宫文物提取:拿一张纸片都要制订方案

尽管到底能出土些什么尚不可知?但考古工作人员对地宫可能出土文物的提取与保护都作了详尽方案。

记者了解到,对文物进行提取的方案包括“小纸片怎么处理”、“半干半湿环境的文物怎么处理”等等。而首先,按照文物的材质不同,专家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金属制品:地宫中最有可能出土的文物应该是舍利函,舍利函的质地金银铜铁都有可能,长期在地下尤其是水的侵蚀下极易腐蚀,造成氧化过程加速。

解决方案——先清理周边泥土,观察器物的腐蚀程度,良好地用金属托板插入其底部提取,若遇到锈蚀严重的,用保鲜膜作为隔层,然后用有机玻璃当作夹板,空隙则用PU发泡填缝剂进行填充,整体固定,再整体提取。

2、纸质文物:地下出土的有机质类文物最不容易保存,不是酥化,就是泡烂掉。

解决方案——①酥化:有些纸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中,水分几乎完全蒸发,致使氧化酥粉、柔性降低,手触即碎。这类纸一可以将塑料薄膜或容器覆盖在文物上,通过水蒸气使纸张受潮回软,恢复强度和柔性;二是喷洒水溶性硅丙树脂,使其回软,当到一定强度后,在表面涂刷桃胶,并粘贴一张略大于纸张的绵纸,稍干后,即手拉绵纸,用薄竹片小心分离载体,将揭去的纸质文物按上述方法,密封在有机玻璃板中,避光保存。

②腐烂:漂浮在水中的,可用纱网捞起,平放在有机玻璃板上,上覆吸水纸,保存在有高效除氧剂的玻璃器皿中;与其他物体粘成一团的,要先让水分缓慢干燥,等纸张恢复一定强度,再用类似于上述的吸附分离法;而在淤泥中的纸质文物的处置,则要更小心分离、放有高效除氧剂的玻璃器皿中;对于绘画作品,则事先喷涂氯化钠溶液固色,放入冷藏柜。

3、纺织品文物:问题与解决方法与纸制品基本相同。

4、木器、漆器:在地宫内也很常见,极容易腐烂。

解决方案——①小件的尽可能快速提取至事先准备好的盐饱和溶液,保持其高湿度。稍大的,则可以用脱脂棉整体包裹,喷涂PEG600或丙三醇进行保湿处理。用托板连土托出。

②长期浸没在水中的,采用特殊材料对表面喷涂。并用垫有纱布的纱网将其从底部捞起,后放入有冰块的冰水中密封保存。小的直接放,大的用PE保鲜膜包几层,运到博物馆。特别脆弱的用液态氮浸没器物,使之外表水分凝结成冰。

5、象牙、骨角:这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长期在水里也会结构酥松。

解决方案——遇到风化酥粉的象牙骨角类文物,尽量少接触,托盘式提取,允许的话可喷涂水溶性的加固剂,风干后提取。

6、壁画、彩绘泥塑:对其颜色的保鲜是关键。

解决方案——首先用雾状蒸馏水由上而下喷洒,后喷涂水溶性天然加固剂,微风烘干处理。壁画可现场保留在原位,彩绘泥塑用托盘,若强度不够,加固表面时应使天然加固剂渗透得更深入,然后用PU发泡填缝剂整体固定提取。

7、瓷器、玉器:常见器皿

解决方案——一般方法即可。断裂破损需要现场粘连的可以用高性能结构AB胶快速粘接。

8、砖雕:也有可能出现

解决方案——格外小心,以免碰到砖雕突出部分。要加固的可用WD-W02有机硅进行渗透加固。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