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塔地宫今日开启 “神秘面纱”终将揭开

大报恩寺塔,这座神秘的“中世纪第七大奇迹”深藏无数历史秘密。昨日,大报恩寺塔地宫考古在悄无声息中吊运起了第一块青石板,南京一位文史爱好者偶然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瞬间。

昨日,一位长期关注大报恩寺塔地宫的文史爱好者张先生在考古现场周围观看时,发现多位戴头盔的考古队员在大报恩寺塔地宫周围吊运一块青石板,兴奋之余,他在门缝外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场面。记者了解到,地宫在大报恩寺的中轴线上,为南方地区常见的竖坑形式,在距离地表近5米以下。今年初,考古人员在进行向下竖掏后,挖出了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竖坑,并在4.2米的地下发现了两块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青石板,吊运出的这块可能是其中的一块。“这块青石板很可能是地宫大门,把青石板吊运起来后,整个地宫大门可能就会一览无遗了。”张先生揣测道。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古专家透露,考古队准备采用木结构固定地宫周围泥土,进行加固保护的方案。“在把青石板吊运起来后,我们并不会马上获取文物。”该专家表示,他们会首先采用科学设备,对大报恩寺塔地宫内的水土进行科学检测,“目的是研究什么环境有利于保存,如果里面文物保存不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记者获悉,检测结束后,考古队员将进入地宫,并对文物进行图像保存、绘制分布图、为器物编号等,如遇丝绸、纸质、漆器、木器以及保存状况不佳的文物,每一件还要制定专门的提取措施,并同时进行留存画面、文字、标签、登记等,最后运送出地宫。“对于出土文物,也许还会用液氮进行冷却保护。”该专家表示。

据了解,今天早晨8点,考古队员将吊运第二块青石板,地宫大门将揭开神秘面纱。

大报恩寺塔地宫四大猜想

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国力最鼎盛时代所建的标志性工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有足以震惊世界的发现。

猜想一:朱棣生母到底是谁?马娘娘还是朝鲜妃子?考古专家分析,地宫中应该有发愿文讲述建造大报恩寺塔的缘由,打开地宫后,这个谜团有望破解。

猜想二:“东吴孙权在位年间,西域康居国有异僧来到南京,孙权建立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供奉佛舍利、佛爪、佛螺髻发。到明朝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在阿育王塔址上建琉璃大报恩寺塔。如果此次发掘到的大报恩寺塔沿用阿育王塔地宫的话,很可能发现佛舍利、佛爪、佛螺髻发。”南京文史专家曾立平表示。

猜想三:“夜明珠、避水珠、避风珠、宝石珠、避尘珠各一颗,以躲避风雨雷电和刀兵。还有明雄一百斤,茶叶一石,黄金四千两,白银一千两,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两匹,地藏经一部,阿弥陀佛经、释迦佛经、接行佛经各一部。除宝珠置于塔顶,余物都藏在塔底地宫。”江苏省作家协会作家薛冰先生曾在书中记载。

猜想四:青花瓷是明清时期的瑰宝,朱棣所在的时期又是明代永乐青花瓷盛行的时期,有专家表示,很可能在地宫中会出现永乐青花瓷的身影。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