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港镇一村惊现古代石兽

  日前,秀洲区油车港镇澄溪村发现了一匹大石马。通过对石马的挖掘,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初步鉴定为明朝时期的石兽。

  “我们村正在埋污水处理管道,管道穿过竹林,施工人员在推土时,意外发现了这个大家伙。”油车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石马高175厘米,长150厘米,宽35厘米。很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为了避免遭到破坏,油车港派出所的民警拉起了警戒线。随即,经过挖掘,竹林旁边的田里又挖出了一匹石马,遗憾的是已经被损坏。

  澄溪村的片长沈锦根告诉记者,在这两匹石马中,其中一匹从田地里挖出来的石马,当地居民都知道它的存在。“小时候,大人们种田时,老是发现拖拉机一经过那片地时,就有东西阻碍,发出砰、砰、砰的声音。大概石马就是那样受损的。”今年65岁的沈锦根说。

  “小时候,这里是没有竹林的,有两个墓,一大一小,上面还盖着一块大石板,我还见过这里的墓。”沈锦根说,他的家就在竹林的北边,在这里长大,对这一代很熟悉。“传说这里有72座古墓,其中一座古墓有一颗金头。早些年,有人看到过这里有个墓碑,后来也不知去向,听上一辈的人说,这里还有个坟叫‘吴家坟’,说是苏州吴江那边的。到底是谁的,没人能说得清楚。只是听不少老人说,葬在这里的是某个大户人家或者官员,而那两匹大石马就是看守这个坟的。”沈锦根告诉记者。

  据悉,在嘉兴,有关古墓中有金头的传言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这种版本:某朝某官被皇帝砍头,后来皇帝发现自己错杀了人,就赐金头一颗。官员家属为了不让盗墓人偷走金头,就故意修建数十座坟墓,遍布各地。然而,这只是一种传说,说法虽然合情合理,但缺少相关证据来佐证。

  石马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兴趣。3月13日,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的处长汪红星到现场查看后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大致分析,石马可能是明朝时期墓冢的拥有物,墓主人可能是身份显赫的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献资料考证,尚不知是谁。接下来,他们会让镇政府或文化部门对石马进行保存,待进一步考证,这对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墓葬制度有一定的研究与参考价值。

  据了解,石羊、石虎、石马、石象等统称石兽;石人被称作石翁仲;石兽、石翁仲又被统称为石像生、翁仲。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这些石雕人物、石雕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并按照一定次序朝特定的方向排列。它们如同一批卫士护卫着陵墓,既是陵寝的装饰和点缀,又是仪仗銮驾的象征。

  在古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去世后,其墓前一般都有石像生守墓两侧。一般分列在陵墓前的“神道”两侧。石像生是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人才能享受的墓葬规格。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石像生比较盛行是在明朝中后期,这个时候较之唐宋元等朝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并非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才能拥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