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粉”催生出版热,海昏侯考古成果不断走向大众
2016-03-08 09:49:38 作者:袁慧晶 来源:新华社 已浏览次
6日下午,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的新华书店内人声鼎沸,由21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文学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生今世》正举行签售会。
“您是开书店的吗?”
“不是。这些都是买来送外地朋友的,他们对海昏侯很感兴趣。”
在签售会现场,范先生一次性买了200本书,他认为海昏侯墓是一次震撼的考古发掘,今后一定能成为南昌的城市名片。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海昏侯的第一本出版物。中文传媒旗下出版社此前已出版《发现海昏侯》和《五色炫曜汉世风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两本图书,年内还将有10余本出版物面世。
“我们希望借海昏侯考古发掘的契机,打造西汉历史文化的出版高地。”中文传媒副总经理徐建国介绍,这些出版物既有对考古成果的展示,也有对标志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更有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
记者还注意到,许多海昏侯作品的作者自身就是“侯粉”,而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维度广,表达新鲜接地气,通过大众看得懂的故事,将专业的考古获得通俗的表达。以《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生今世》的作者黎隆武为例,他甚至不是科班作家,而是因为工作关系数次前往海昏侯墓园,进而对海昏侯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书虽然不是海昏侯“第一书”,却是史传体图书的开山之作。作者结合自己的兴趣,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历史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揭示了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刘贺曲折离奇的悲摧人生。虽然写的是历史故事,但读者读起来却不失趣味。
为丰富书中的细节,黎隆武还利用过去在公安系统工作过的优势,找到了当年负责海昏侯墓盗墓案的侦破小组人员了解情况,独家披露了相关办案过程,首次回应了此前传播甚广的关于“一条小金龙引出千年西汉古墓”的传说。黎隆武笑言自己是“像破案一样写海昏侯”。
在解谜之外,黎隆武以史为镜,数次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对现实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通过对比刘贺、刘弗陵、刘病已、霍光、李夫人等人物的命运,提出了“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六大启示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在签售会首日就售出了10500余册。但一切还要归功于去年11月起及时公布的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在此前召开的海昏侯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也认为,海昏侯考古发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掘成果,更在于发掘过程,特别是在公众考古领域。
而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五色炫曜——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自开展以来几乎日日预约爆满。首博工作人员表示,海昏侯墓展出文物之丰富已创下该馆建馆以来、自单个墓葬中出土的展出文物最多的纪录。而记者在展厅采访时,还偶遇了来自长沙的“不服气”观众,观展后对记者表示“海昏侯墓确实比马王堆带来的震撼更多”。
6日的签售会上,正在排队的刘女士对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十分期待;她希望目前在北京展出的文物今后回到江西,“越王勾践剑在武汉,兵马俑在西安,如果文物不在它原来的地方,那么新建一个偌大的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是炎黄的子孙,不能数典忘祖。”正在创作两部海昏侯相关作品的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海浪表示,海昏侯墓的发现不仅仅是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一笔全社会共享的财富,其对旅游、影视、出版、研究产生了蝴蝶效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