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公布最新考古成果 没有省油灯 盗洞成遗迹
2016-03-04 16:52:47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在线 已浏览次
80年前,当四川军阀唐式遵拉着部队在邛窑遗址日夜盗掘时,也许没想到他们的作案证据盗洞也能成为考古遗迹保留。3月3日,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邛窑遗址2014-2015年的考古发现:在5号窑包遗址,首次摸清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区——唐代台基式建筑的基址边界。更有意思的是,此次发掘还发现了上世纪30年代军阀滥挖时的五六个盗洞。为配合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这些盗洞也有可能作为邛窑演变痕迹而保留。主持此次发掘的成都市考古研究所陶瓷研究室主任黄晓枫说,因为80年前盗挖严重,此次考古发掘并没有出土“省油灯”这样的邛窑标志陶器。
邛窑衰落或因战乱?
作为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制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也最美的邛窑,其特产“邛三彩”声名直追“唐三彩”。它出产的“省油灯”,更在四川乡民中广为使用。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南河沿岸,始于南北朝、衰于宋代的窑址,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完整的唐、五代建筑基址,被认为是全国罕见的唐代民居遗址,很快入选“国保”单位。而此次考古发掘,便是对这处台基式建筑进行补充发掘,为5号窑包的展示提供新资料。
尽管此次发掘面积只有600平方米,且因历代百姓建房破坏严重,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这处唐、五代建筑的西墙,并出土了1840件瓷器,以及300多筐瓷器碎片,再次证明邛窑繁盛的烧造历史。
然而邛窑在兴盛800多年后为何衰落?此次考古提供了蛛丝马迹。黄晓枫说,当年助邛窑遗址成为“国保”的这处唐代台基式建筑遗址,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证实是祭祀窑神的寺庙遗址。然而到了五代,就变成了烧窑作坊。这种建筑功能的转变,可能和唐末南诏国攻打蜀国的战争有关。“当年南诏军从西边一路烧杀掳掠抵达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窑极可能未能幸免。”黄晓枫说,考古人员这次在窑包遗址下发现了大量烧陶用的原料粘土和白鳝泥,说明邛窑衰落和原料枯竭无关。
军阀盗洞有望保留
在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还在该区域内发现了五六个坑状遗迹。这些坑直径三四米,深两米左右,里面散落着各个时代的瓷片和窑具。黄晓枫透露,这些就是上世纪30年代四川军阀大规模盗掘留下的盗洞。
1935年,有人在邛崃十方堂地底下偶然发现了堆积如山的残碎瓷片,便开始悄悄挖掘。当地群众发现以后,也纷纷去捡地面上的残片或干脆盗挖。当时邛崃驻军正好是唐式遵率领的32师,为了寻宝,他干脆拉着部队驻扎在邛窑日夜大规模挖掘。
时任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的美国人葛维汉在其著述中曾提到:“即使最珍贵的陶器,也被收集在篮子里,称斤论两地出售。”因为出土的器物实在太多,唐式遵在成都的公馆,便用邛窑挖到的釉下彩瓷片镶了一面流光溢彩的影壁。而人们除了出售,还把它们用来修建牛槽、猪圈、厕所,以至“嵌饰庐宇”。
邛窑遗址考古未来还将持续进行。而邛窑遗址公园则将形成“一个景观中心,两个考古遗址展示重点,多向景观视廊,多个景观节点”的景观结构,在未来向公众开放。而邛窑最具特色的四耳罐、双流壶以及高温釉下三彩等珍贵文物也将在公园内展示。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