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三重证据可证明海昏侯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专家确认,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海昏侯墓所发现的三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据史料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帝、王、侯的跌宕。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

 

  “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除证实墓主人身份外,发布会还揭秘了1月份开启内棺后的发现。专家介绍,内棺随葬大量金器、精美玉器和漆器,墓主人遗骸下,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有整齐排列的多组金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