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盘山道暗藏“天文台” 50多年后仍可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金山盘山道暗藏“天文台”三字示意图。

 

  多少年来,前往紫金山天文台的山道上不乏来来往往的爬山人,道路两侧郁郁葱葱,一路风景也还不错。

 

  盘山道的尽头便是紫金山天文台,每个爬山的人都熟知。但在这条盘山道上,多年来有一处隐藏的标识,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模糊,已鲜为人知。

 

  山道正中 石块铺出“天文台”三字

 

  紫金山的盘山道从山脚到山顶,变化并不大,青白色的石子路、石板路,都是大块的。就算每天爬山的人,也很少会盯着路面去观察。盘山道快到尽头的地方,有一处观景平台,此处有一个小商店,名为索道经营部,盘山道上隐藏的“天文台”三个字就在此附近,在弯道往山下大约50米处。

 

  昨日,记者根据知情人的提示,明确位置后,驱车前往。虽然对大概位置已有了解,但一路行至快到山顶的索道经营部的弯道,也没有在路面上发现“天文台”三个字,仅有一处路面反光有些奇特。随后,记者步行从此弯道往下寻找,在到达路面反光及颜色有异的地方时,仔细看去“天文台”三字还是可以辨别的,仔细一些即可。

 

  记者看到,“天文台”三个字位于盘山道路正中,拼字所用的石头颜色与周围石头略有区别,在“天”字上方,还有两处用石块拼成的“X”形状的图形。路过的爬山人在记者的提示下,也发现了这三个字。“我每周都要爬好几次山,已经五六年了,但从没在意过这里还有隐藏的字。”60多岁的蒋先生对此非常意外。

 

  “天文台”三字 上世纪60年代所铺

 

  紫金山的盘山道有过几次修建,那么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铺设的呢?记者在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曾参加过紫金山道路建设的吴连大研究员。

 

  “紫金山上的这条路,在解放前就有,只是道路规模小一些,天文台三个字是1965年前后铺设的。”对于记者的疑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连大记忆还是很清晰的。记者了解到,吴连大研究员在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随后便进入紫台工作。那时,通往山顶的路况比较差,为了修建这条路,紫金山天文台不仅请来了工人,同时紫台的工作人员也都加入其中。20多岁的吴连大和数名同事,负责为工人寻找、运送铺路的石料。

 

  “这条道路的铺设主要由当时基建科的领导刘思祥负责,我们都称他为刘秘书,在路中间铺设天文台三个字我想可能是他的主意。”吴连大研究员回忆,当时铺路谈不上艺术设计,铺路的工人都是从太平门附近请来的。

 

  “当时,天文台三个字铺设的石头与周围石头的颜色还是有区别的,完工后还是能清晰辨别的。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弯道,有可能是提示即将进入天文台吧!”吴连大研究员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