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考古中发现的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景山八角村金代墓葬壁画局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几代儿童喜爱的猴山

 

  ◎郭京宁

 

  旧石器时代的猿猴化石

 

  早在距今50万年前的周口店第1地点就发现了灵长目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北京猿人、硕猕猴等。硕猕猴属于灵长目的狭鼻猴,结构与猕猴相似,但较大。颧骨较长而狭,颧弓后沿曲度很小。颧骨根部约在m2和m3之间。雄性的上犬齿的前沟向下直达牙齿底部,雌性的上犬齿小,前臼齿化。

 

  新石器的石猴

 

  平谷的上宅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8000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石雕产品。其中一枚石猴令人啧啧称奇。它是黑色滑石质,头部雕刻出眼睛、眉毛、耳朵、鼻、嘴,下部为一蝉形身子,肩部有一横向穿孔。一双大眼睛,灵动、顽皮而可爱。全长3.1厘米、宽1.4厘米、厚1.35厘米、孔径0.5厘米,其他的动物形象还有石龟、陶猪头、陶海马、陶熊、石鹗、陶蛇等。如果以自然界的动物种类分,包括了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等,如同一座小型动物园。

 

  这些小小的雕像作品,它们是作什么用的?关于它们的用途,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因为它们都非常小,特别是以黑色滑石雕成的石雕,体积一般不超过5厘米,上面都有穿孔,可以作系挂之用,认为是古人佩戴装饰品。大概和现在手机和钥匙链上的装饰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唐代墓志上的猴肖

 

  唐代由于十二生肖观念的流行而在很多墓志上都刻有十二生肖,几乎北京各个区都有发现。这种观念、习俗一直延续到辽、金代。

 

  辽代的瓷猴和木猴俑

 

  门头沟龙泉务出土各类辽代白瓷小猴20余件,形态各异。它们胎质坚硬,釉滋润光亮,手捏塑,刀刻眉、眼。有的屈膝而坐,有的双手抱脚,有的手勾在腹部,有的尾巴上翘,有的捂嘴作吃食状,还有的小猴骑母猴。例如一件为屈膝坐在圆台上,右手勾曲,左手抱膝,样子十分憨态可掬,萌翻全场。

 

  有萌猴自然也有正襟危坐的猴。顺义安辛庄辽代墓葬中出土的马镫壶为黄绿色釉,形体浑圆,壶面四周边沿饰有仿皮革缝合针脚的圆点纹,上部为模仿皮条装饰的垂弧纹、垂带纹,最独特之处在于壶盖之上有一圆雕坐猴。这只小猴可本分得多,它端正地坐着,双手拱起作揖,如同拜年,形象乖巧。不知道用这壶喝酒的人每次摸着它的头开盖时是否会忍俊不禁。

 

  大兴区西红门东侧出土了辽代的砖室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名叫马直温,是辽代的大官,女主人张氏,也是辽代的大族。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契丹皇族。马直温夫妇的合葬墓在北京辽代考古史上非常重要。墓中出有木俑11件,是十二生肖像,缺狗。木俑是柏木,戴冠,穿方领大袖袍服,生肖置于冠上。

 

  金代的彩绘猴

 

  2002年3月9日,石景山八角村附近的五环路工地发现金代早期的壁画墓葬一座。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由于夜间施工,墓顶已被挖穿。所幸的是,5天的清理之后,人们发现,墓室的顶部画有12生肖的图案,从正北开始,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绘于墓室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呢?它们所代表的,应是与之相配干支相应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这代表着墓主人在阴间的12个方位的神煞。

 

  画面中的猴,双膝合并蹲地,双手搭在膝上,头置手上。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垂首小憩。身体轮廓为黑彩,内填黄彩。这幅图案约25厘米,位于墓室西南,与十二生肖中的“申”位相对。

 

  这座墓葬的年代因为有墓志记载,所以较为准确。它葬于金代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也就是说,墓顶彩绘的猴距现在有800多年。

 

  明清的“禄禄封侯”砖雕

 

  延庆明清应梦寺西殿的佛台之下的雕花砖,图案下方是两只小鹿,上面是一只猴子爬在树梢,取“禄禄封侯”之意。类似的还有“辈辈封侯”、“马上封侯”、“爵禄封侯”、“禄马封侯”等。

 

  动物园“猴山”的前世今生

 

  ◎王兰顺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建于1906年的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1062亩,其中的动物园仅占地约22亩。1907年初,清朝官员端方出访德国时,购买了一批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猴子,回国后,他将这些动物寄养在这所动物园中,动物园自此开始有了国人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

 

  日伪时期,农事试验场更名为园艺试验场。猴山于1942年开始筹建,位于动物园的东南侧,由刘恩华负责设计。经过当时的建设总署都市局进行招标,最终由天顺木厂竞标成功,负责承建。猴山的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场馆中央用山石堆积成两座假山,主峰高达12米,内有6平方米至8平方米的石窟,猴山外围有椭圆形的围墙,围墙高3.1米,从假山到围墙的距离为5.9米。猴山是北京动物园著名的“三山”(狮虎山、熊山、猴山)之一,是动物园现存唯一一座兴建于1949年以前的动物馆舍。

 

  在1949年,北平刚解放时,园艺试验场里像是一片废墟,唯独剩下猴山上的13只猴子和两只鹦鹉,还有一只瞎眼的鸸鹋。

 

  新中国成立后,以前的园艺试验场暂命名为市政府公园。1950年12月初,西南军区送给朱德总司令三只猴子,两只幼豹,一只鹦鹉,遵照朱德总司令的指示,送交到市政府公园保管,自此这座公园又添了新丁。

 

  1951年,原市政府公园又改名为西郊公园。5月28日,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在提到西郊公园的发展时指出:“西郊公园有发展前途,要建设为大规模的动物园,要作长远打算。如虎豹山、猴山等建设及研究动物的管理方法。有机会可能派人去苏联及东欧各民主国家参观动物园,吸取经验,以扩充首都动物园。”1955年4月1日,市政府决定,西郊公园正式更名为“北京动物园”,兴建了猕猴馆、猩猩馆、狮虎山等场馆。

 

  1959年,北京动物园决定再为猴山“添丁进口”。经过林业部和北京市的层层审批,北京动物园云南狩猎组成立。历时一个多月,共有40多只猴子被捕获,自此猴山就成了恒河猴的天下。

 

  1972年,北京动物园向北京市建设局提出了建造猿猴馆的请求。当时北京动物园饲养着比较珍贵的猩猩、山魈、狒狒、长臂猿等14个灵长类动物品种,40余只灵长类动物。随着发展,还计划陆续增加一些品种和数量。由于这些灵长类动物大部分生长在热带地区,在北京饲养就必须有适合它们生活习性的设备条件。而多年来,北京动物园没有为这些灵长类动物建筑馆舍,都养在一些改装的馆舍内,比如猩猩、长臂猿、叶猴等,就养在羚羊馆。这些灵长类动物在北京要有7个月的时间在室内生活,而这些改装的馆舍条件较差,不适合它们的生活。另外,限于园内馆舍的条件,有一些珍贵而展览效果又好的动物,如阿拉伯狒狒、山魈、呼猿等长期以来一直在十三陵饲养场进行饲养,不能展出。根据上述情况,北京动物园急需建筑一座猿猴馆。

 

  北京动物园当时还提出:鉴于馆舍的分布,东部比较拥挤,拟在海狮馆的西部建筑此新馆,既可改变西部的园容面貌,又可以达到疏散游人的目的。建成后的猿猴馆可饲养15种、50只灵长类动物。

 

  北京动物园的这项请求,最终于1972年7月下旬得到了批准。就这样,“猴儿类”在动物园的西部又有了一块儿新领地。

 

  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动物园里已经兴建了热带小型猴类馆、金丝猴馆、大猩猩馆、大熊猫馆、非洲象馆、鹿苑、鹤类繁殖岛、火烈鸟馆、朱鹮馆、黑颈鹤繁殖兽舍、大熊猫繁殖兽舍、小熊猫繁殖兽舍、鹤类繁殖兽舍等新的兽舍场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动物490余种,近5000头动物在这里安家,北京动物园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