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揭真相:证实秦兵马俑和芈月没关系
考古人员在秦东陵考古挖掘 记者张宇明 通讯员孙伟刚 摄
秦东陵四号陵园车马坑
近期《芈月传》热播,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战国晚期宣太后及其所在时代的高度关注。昨日记者从2015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汇报会上获悉,秦东陵考古重大发现,证实兵马俑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文献中对血祭、肉祭等特殊祭祀礼仪的记载。
揭秘1
兵马俑与“芈月”有关系吗?
没有一点关系
2015年,偏居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不时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光顾,争相一睹宣太后之葬地。
历史文献对宣太后的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母,楚人,芈姓,号宣太后”、“(昭襄王)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以后,在《史记·范雉传》《匈奴传》《六国年表》及《战国策》等先秦文献分别对宣太后及其事迹进行了简略的记述。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伟刚说:“从这些历史文献,我们可知宣太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太后。”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创作灵感,源于爱好历史研究的人,将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兵马俑身上的一个“脾”字陶文认为是“芈月”两个字,从而认为兵马俑坑也是秦宣太后所建的陪葬坑。
事实是这样吗?孙伟刚说:“从兵马俑坑另外出土的一件兵马俑身上的陶文来看,当时秦国文字中芈字中的‘艹’字头写法和那件‘脾’字刻画符号差别很大。”也就是说,所谓“芈月”两字为杜撰出来的。这个“脾”字与《说文解字》上记述的“脾”字写法基本相同,可见,那件兵马俑身上刻画的就是脾胃的“脾”字,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
揭秘2
秦东陵都葬有谁?
宣太后和昭襄王所立悼太子
史料记载:昭襄王之母,芈姓,号八子,昭襄王即位,尊称为宣太后,昭襄王四十二年,葬芷阳。
那么,芷阳又是什么地方呢?孙伟刚说:“秦人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06年,经历了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襄公被封诸侯立国伊始,到秦二世胡亥灭亡,前后565年的历史进程,秦人不断地从西到东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了从附庸到方国,方国到王国,王国再到帝国的三次大的政治升华的先秦古国。在这漫长的近六个世纪中,秦人营建了与其国家政治升华相适应的多座公、王、帝陵。我们认为有前后发展的十大陵区,其中,芷阳陵区即为秦始皇帝陵之前秦人的最后一个陵区。”
芷阳陵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与灞桥区交界地带,灞河东岸,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葬在秦芷阳陵区的除过前面所说的宣太后之外,还有最早的悼太子,也就是昭襄王所立的太子,可惜昭襄王在位56年,太子熬不过其父,早于昭襄王先逝。
揭秘3
“亚”字形大墓里发现了什么?
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程学华先生发现了秦芷阳陵区,并进行了初步考古勘探。去年经过进一步细致的考古工作,孙伟刚说秦东陵共发现“亚”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4座,“甲”字形墓葬8座。
据孙伟刚回忆,2010年10月20日,秦东陵一号陵园南侧“亚”字形大墓发生被盗事件。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近期追回了部分被盗文物:一件“八年造”漆木高足豆、三件“大官”铭漆木高足豆座、七件长48厘米的螭龙纹竹笥(造型同竹简),这些保存程度完好的漆木器在我国北方地区实属罕见。根据现场勘查,该墓墓室为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结构,保存状况较佳。追缴回来的3件漆器中,一件漆器上有“八年相邦、八年丞相”及“太官”字样,可以确定一号陵园当为秦昭襄王陵园所在。
孙伟刚说:“这些文字对秦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以前认为秦只有相邦这一官职,从这件漆豆来看,战国晚期秦国,相邦与丞相为两个官职;同时这些文字也订正了《史记·秦本纪》中有关孟尝君(薛君)相秦的记载。《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孟尝君于昭王九年相秦,但在同书的‘六国年表’及‘孟尝君列传’中均记为昭王八年,漆豆铭文可证‘秦本纪’记载有误,‘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应为(昭襄王)八年。”
揭秘4
21个坑洞有何用?
印证古人以血祭、肉祭、粮食祭先王
2015年考古工作者对宣太后陵园所在的四号陵园内,发现的一座“中”字形墓葬所属的建筑遗址与外藏坑进行了发掘。
发掘地点位于四号陵园东南部,“中”字形墓葬南侧。发现东墓道南侧的外藏坑埋藏三辆木车,每辆车有两匹马。
发掘的外藏坑为口大底小的敞口形,无二层台结构,符合战国晚期的时代特点;随葬的车马为“中”字形墓葬的车马坑,是近年来有关秦车马坑的首次发掘。
在对建筑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三面墙体围起来的区域内有直径1.5-2米的坑洞遗存,成三排分布,每排7个,总共21个坑洞。内部填土分三层,没有任何遗物,经取样分析,内涵植物种子遗存和蛋白质成分。
孙伟刚说古人以前就用经解割或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来祭祀先王,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的方式在春季祭祀先王,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因此这21个坑洞的发现首次以实物性质印证了血祭、肉祭、粮食祭这种古代特殊祭祀方式的存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