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现明代“四菜一汤”古井见证海丝文化
华侨捐资重修“四菜一汤”格局的五井孔古井
桥南社区,因位于泉州洛阳桥南面而名,在这个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三座明代古井和两座宋代古井。在南靖田螺坑,有“四菜一汤”的土楼,而在这里,则有一座“四菜一汤”格局的明代古井,即中间方形,四周环绕四个圆形。近日,记者在泉州文史界人士的带领下参观走访。
明代古井
侨亲捐资修复 村民立碑纪念
桥南社区的三座明代古井四周都有房子围绕,其中,一座是单井孔,一座是双井孔,另外一座就是五井孔的“四菜一汤”。
据桥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卫明介绍,单井孔也被称为翰林井,是一口官井。该石井座原为方形,经岁月洗礼,外沿呈圆形。在双井孔处,67岁的刘老伯说,他住在附近,喝这口井的水长大。早先,为了防止他人投毒,也为了净化水质,有人在水里养了一只鳗鱼。67岁的黄彩霞嫁到桥南社区48年,都是喝这口井的水,“这口井的水很好,不喝浪费。”如今,不少人喝上自来水,但黄阿姨家和附近的四五户人家还是接水管用这口水井。
在“四菜一汤”五井孔处,记者看到四个圆形的井孔中央是一个方形的井孔。据估算,井腔约3米,1963年,漂洋过海的华侨捐资建了井座。80岁的村民刘以默说,为了纪念捐资者,村里特地刻碑纪念,一块碑写着“饮水思源”,另一块碑写着“履颂康庄”,还注明何人捐建。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表示,华侨修建古厝或是宗祠的碑记比较常见,但修建古井的碑记在泉州还是比较罕见。
宋代古井
北上南下古道边 咸淡两口井
除了现存的三座明代古井,桥南社区里还有两座宋代古井,均位于北上南下的古道边,一座是单井孔的咸水井,一座是四井孔的淡水井。
因修路铺设石板,咸水井只剩下半边井座,往井里探,也只能看见半边的井孔。住在附近的谢女士说,该井是咸水井,水无法饮用,但当地不少渔民经常挑着挖到的海蛎到井里浸去外壳的污泥。另一座宋代井在社区一棵大榕树下。据了解,原先该井有四个井孔,但如今两个井孔已被石板覆盖住,另两个井孔也被木板盖住。
专家
见证“海丝文化” 维系海外亲情
黄真真说,古井是当地人口密集度和生活生产情况的实物见证,除了井下建造特色值得考究外,井底的沉淀物也反映着各地不同的风俗,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放废弃的瓷片,有的则是放兵器或是钱币等。
黄真真表示,桥南社区的古井是“海丝文化”的见证。在宋代和明代,每年海上贸易的船只都停靠在洛阳桥畔,这些古井从侧面反映出,这里当时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以至于需要凿这么多井来提供水,作为生活、生产和消防之用。
“如今,有些人移居时会特地带一瓶本地的水过去,然后将家乡的水融入当地的水里,这不仅仅是防止所谓的‘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家乡情缘的延续。”黄真真说,“四菜一汤”古井的修建见证了海外侨亲饮水思源,也可以看出,古井是维系海外游子的纽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