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已现底板

  目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发掘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经过20多天的清理发掘,主椁室部分底板已清晰显现。在12月6日、7日主椁室发掘清理中,玉具剑、“子母”套装漆器、玉质耳杯、形似韘形玉佩的玉器等宝物相继出土。

  江西省考古所领队杨军介绍,目前进行的主椁室第二阶段发掘没有前一阶段速度快,“主椁室每一个地方都必须进行三维扫描测绘,弄清楚随葬品的上下叠压关系、与周围其他随葬品的关系以及文物个体的关系,这3个关系弄清楚之后,再进行文物提取”。

  12月6日,在发掘现场,杨军指着主椁室东南角待清理的文物告诉记者:“因为被埋藏了2000多年,很多文物发掘时不完整,同一件物品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是常有的事。在提取之前就要弄清楚个体之间的归属关系。比如,现在可以看到东南角有一把已经露在外面的玉具剑,在玉具剑周围散落着一些玉器,这些玉器很有可能是玉具剑上掉落下来的剑首、剑格、剑璏、剑珌。提取时,要把它们一起提取。再比如,现在可以看到两件编号1655的物件,它们虽然分散在不同地方,但因为器形相似,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们可能是同一件器物上的两个部分。”

  记者注意到,由于叠压关系复杂,同一器物处在不同叠压层的话,提取时间也会有先后。在主椁室东南角发现的两扇翣,就因叠压情况不同被分批发掘清理。“每一层的物品清理之后,同一层的物品又要进行三维扫描测绘,弄清楚随葬品的关系,对主椁室东南角来说,目前弄清楚个体的归属关系是关键。”杨军说。

  12月6日上午,考古人员在主椁室西北角提取了一对水瓢状“子母”套装漆器,大号漆器套着小号漆器,经过去泥保湿后,历经2000多年的漆器散发出黝黑的光泽。专家表示,这件漆器名为斛,为汉代的一种量器。在“子母”套装漆器旁,工作人员还提取了一个漆木器。至此,主椁室西北角已提取完毕。

  当日下午的提取工作,针对的是叠压关系特别复杂的主椁室东南角。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手持竹刀、竹签,小心翼翼地对文物上的淤泥进行清理。经前期清理,在不到10平方米的东南角文物堆积层上,精美的玉器、漆器、玛瑙等物品清晰可见。当时,主要提取了主椁室东南角表层的漆木器、玉具剑。

  根据目测,该玉具剑约80厘米长,剑套已炭化。在剑套周围散落着一些精美玉器。专家介绍,这些玉器有些就是这柄玉具剑的剑首、剑格、剑璏、剑珌。杨军介绍,在早前主椁室发掘清理中,主椁室西面也发现了一把玉具剑,在汉朝玉具剑是身份贵重的表现。剑的材质还未确定,只能等专家进一步分析考证后才能知晓。在玉具剑西南方向,有一枚与此前发现的韘形玉佩形似的玉器。

  12月7日上午,考古工作人员提取了这枚玉器。玉器上可清晰看到龙虎图案。专家介绍,使用此类玉器的一般是高等级贵族。与之前发现的韘形玉佩不同的是,此前发现的玉器材质为羊脂玉,此次发现的材质疑似青玉,属哪种工艺尚待研究。同时被提取的还有一只玉耳杯,其玉质晶莹剔透,耳部和杯底均雕刻有精美图案。

  “耳杯,亦名‘羽觞’,始于战国,盛于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杨军介绍,“一般耳杯多为木胎涂漆,也有铜质。耳杯常被认为是一种酒具,但其实它也可以用来装食物。这次出土的玉耳杯是酒具,但之前出土的与青铜染炉配套的铜耳杯则是用来盛放酱料的。能够使用这样玉质的羽觞来喝酒的,不是一般的贵族。”截至目前,西汉海昏侯墓已发现3种材质的耳杯,绝大多数为漆木器。

  12月7日,工作人员还提取了主椁室西南角的玉带钩、玉环和玉剑璏。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目前主椁室西南角还散落着一些小件玉器和宝石,截至发稿时仍在清理提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