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发掘清理进入第二阶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发掘工作11月14日正式启动,目前已进入主椁室清理发掘的第二阶段。经过两天的前期准备,在11月30日、12月1日主椁室清理工作中,清理出土了孔子像屏风、漆盘、耳杯等漆器以及铜鼎、铜炉等青铜器。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领队杨军表示,这次出土的孔子像屏风是11月14日发现的孔子像屏风的一部分:“由于墓室发生过坍塌,墓室内横梁掉落,砸到了孔子像屏风上,前一阶段考古发掘的是未被砸到的那一块,是对主椁室的表层清理提取。在表层清理提取之后,我们把掉落的横梁清理并搬运到了文物保护用房,立即开始了对剩下一半孔子像屏风的清理提取工作。”在发掘出土的孔子像屏风上,能较为清晰地看到孔子画像及文字痕迹。

 

  据介绍,这次提取的孔子像屏风将与11月14日提取的孔子像屏风一同进入实验室进行修复,在文保用房进行更加细致的清理保护脱水修复工作,孔子像屏风上的图画和文字将有望清楚地显露。届时,通过这块已知出土年代最早的孔子像屏风,孔子的实际形象或将呈现。

 

  另外,在孔子像屏风附近,工作人员还发掘提取了几枚玉器,由于墓室遭遇地震致使内部坍塌,这些玉器到底是镶嵌在孔子像屏风上的装饰物,还是独立存在的饰品有待进一步证实。

 

  11月30日清理出土了两套保存完好、制作精美的染炉。据了解,这种器物在国内其他地方曾有发现,但在江西汉代墓葬考古中是首次出现。

 

  染炉是西汉时期的一种饮食器具,当时人们使用分餐制,一人一案,宴饮时一人一套,类似现代人使用的小型火锅。杨军说,目前一共发现两套染炉,“染炉下面是个炉子,上面有个铜耳杯,是成套使用的器具,便于食物蘸取调料后食用。”染炉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风雅的饮食生活,它是炊器与食器结合使用的一个成功例证。

 

  “相比前一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的文物发掘清理工作更难,文物发掘速度也没有前一阶段快。主椁室的每一个地方都必须进行三维扫描测绘,弄清楚随葬品的上下叠压关系、与周围其他随葬品的关系以及文物个体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弄清楚之后,再进行文物提取。”杨军表示,“这一阶段工作的内容主要就是把主椁室东室、西室等所有主棺周围的东西全部清理发掘提取。此后,将进入第三阶段,进行主棺发掘清理。”

 

  据介绍,预计12月31日之前将结束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工作,目前有关主棺的提取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准备报批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