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凡石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2015年8月初至11月中旬,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为配合太嘉河水利工程幻溇港基本建设,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导下对湖州市石淙镇银子桥村凡石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水利工程本体河流为南北流向,一支流自西向东汇入,凡石桥遗址沿支流北部及本体河道西侧分布。经初步地面踏查,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975平方米,清理灰沟1条、垃圾坑2个、储藏坑5个、路面1段,水井1口,获得陶瓷石器等各类标本2000余件。

  遗址受施工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堆积完全暴露。地层堆积简单,第①层,黄褐黏土,结构疏松,为现代施工后的浮土层,基本属于宋代地层。大部分遗迹开口于①层下。第②层灰黑色黏土,结构疏松,包含物极多。该层主要分布于发掘区西部,尤其在T0203、T0303、T0304内分布尤多,略呈坑状堆积。

  储藏坑均为规整的长方形直壁平底坑,其中G1与G2、G5与G7分别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两组灰坑各自相距约20厘米,两组灰坑各自应是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个整体。

  灰沟G3主要分布于T0202、 T0203、T0301及T0302内。平面呈长条形,斜壁、弧形底。大致东西向,长21.7米,宽2.1至3.8米,自深30至85厘米。西段与发掘区域的主体坑状堆积相联通,东段直通现代工程本体南北向河流。沟内包含物极少。

  水井位于发掘区域中部,紧邻灰沟北侧,砖砌七边形,井口直径约60厘米,直壁、平底、呈直筒状,深约1.5米。各遗迹单位出土遗物与遗址主体堆积性质时代一致。同时在遗址发掘区东南直线距离约300米处,主体河道东侧花店坝区块清理水井1口,钱币窖藏1个。该水井同凡石桥遗址水井特征一致,钱币窖藏被破坏,仅追缴钱币若干,主体为北宋时代钱币。

  凡石桥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陶器、漆器、铁器、石器、动物骨骼、贝壳类、木器、建筑类板瓦、瓦当、砖块、太湖石等。青瓷、青白瓷与白瓷是出土瓷器中的主要类别。 青瓷器类有碗(敞口碗、敛口碗、盅式碗)、盘、壶、瓶、罐等。基本为灰胎,部分碗类釉色偏黄。釉色多数为梅子青、粉青。大多数器物无纹饰,少数刻划莲瓣纹,堆贴鱼纹等。具有南宋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其它地方窑口青瓷主要是碗类器,制作较粗,可见明显轮制痕。碗外底多见墨书“费”、“宅”、“桥司  ”、“朱五记”“许□”等铭文。可能同使用者密切相关。

  陶器主要有花盆、三足炉、灯、漏斗、器盖、执壶、瓦当、四系罐、韩瓶等器类。其中四系罐出土约100余件,韩瓶约1500余件,尚见韩瓶内盛装“小贝壳、甜瓜子、树叶(茶叶)”等物。

  白瓷有碗、盘、炉、瓶  等类型,据釉与胎可分两类,一类釉略呈淡黄色,胎较厚、硬度较低,多素面,碗类多折腹,盘多弧腹;另一类器物较少,仅碗、盘类器,胎釉白度更高。碗多弧腹;盘多斜收腹,多刻划花卉纹饰;碗、盘口沿多为芒口,并以银或金镶饰。青白瓷胎灰白,釉色可分两类,器类有卧足碗、小碗、平底小盘、饼形足碗、圈足杯、罐、瓶、壶、器盖、粉盒、三足炉、碟等。黑釉瓷多盏类,黄褐釉瓷多罐、壶类。黑、黄釉瓷的胎皆有多种,一般为灰胎,也有偏红、黄色胎,应是烧成火候的原因,多数器物施化妆土。出土遗物还有骨簪、陶塑佛像、棕刷、漆碗、太湖石、武士像、玻璃器等,极大的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凡石桥遗址青瓷以龙泉窑为大宗,黑瓷、白瓷、青白瓷可能主要来自江西地区相关窑口。 凡石桥遗址是浙江省内近年来宋代遗存规模较大的一次发掘。大量的韩瓶堆积是本遗址的一大特色,由于遗址地处水乡平原,地势低平,未见任何烧制遗迹遗物,加之个别韩瓶中尚保存有当时盛装之物,基本可以排除烧造韩瓶的可能性,遗址灰沟与河道直接相通,其日常生活用器档次较高,凡石桥遗址可能是以韩瓶为盛装器的物资集散地,其规模等级估计相当于镇下一级的“里”。 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南宋时期湖州地区农业村落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