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揭秘一万年前长江流域主食 水稻出现是个缓慢过程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杨晓燕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团队合作,通过微体化石分析发现,一万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的古人把稗草作为主食之一。相关成果于11月5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研究还显示,作为优先培育的草本粮食作物,水稻的出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在现代稻栽培中,稗被认为是最难除去的杂草之一。一直以来,水稻被认为是长江流域唯一种植和最终驯化的草本粮食作物。浙江上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距今1.1万年前——9000年前人类食用大米的痕迹,但除了水稻,很少有人注意到遗址中和水稻一起食用的其他植物。

  此次研究人员分析了遗址中石器上的植硅体和淀粉微体化石,发现该遗址全部居住时期均存在大量稗草。研究人员表示,当时野生的稗和水稻曾被一起收集起来并且在磨制石器上进行加工,同时还有少量的橡子和菱角。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第一次发现最早耕作水稻的古人类在食用水稻以外的野草。但他们表示,这种现象出现在上山这样的湿地环境并不意外。另据附近田螺山考古植物学数据显示,在距今7000年前时,稗草已不再是明显的食物来源,此时稗相对于水稻栽培来说可能已经变成一种杂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