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县出土的罕见战国龙形玉佩
2015-10-19 23:04:19 来源:搜狐 已浏览次
战国中山国是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省中南部建立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史书记载只言片语,简略零散,战国中山国成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的中山灵寿古城遗址、中山王陵以及百余座平民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石器、金器等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战国中山国的雄风得以再现于世。
在战国中山国出土的两万余件文物中,近千件的玉石器尤为引人瞩目。其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有玉璧、玉环等玉礼器,也有玉佩、玉玦、玉觹等玉饰件,还有玉覆面、玉指盖等丧葬玉器。这些玉器内涵也颇为丰富,玉质有新疆子玉、辽宁岫岩玉、河南独山玉等,也有与上述地方所产玉质差别很大,难于确定产地的玉质。这些玉器的制作年代有西周、春秋、战国早期和晚期,其中既有中原式、楚式、越式的玉器,也有独具特色的中山式玉器,此外还有战国中山国玉工仿效中原式或楚式制作的玉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国中山国出土的众多玉器中,仅龙形玉佩就达两百余件,数量之大,式样之多,前所未见。这些龙形玉佩有的出土于中山王族墓或陪葬墓,有的出土于中山国祭祀坑遗址,说明它们有佩饰、随葬、祭祀等多种用途。玉佩有青玉、黄玉、墨玉、白玉等多种,运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不同的雕琢技法,装饰有谷纹、蚕纹、丝束纹、长节片纹等多种花纹。龙的姿态也是多种多样,细部刻画更是千变万化。这些龙形玉佩尤为生动地表现出两千多年前昂扬活跃的战国时代风格,我们从中也能领略战国中山国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
下面择数件具有代表性的龙形玉佩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玉器爱好者赏鉴:

透雕夔龙黄玉佩 全长23.6厘米,宽11.4厘米,河北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陪葬墓出土。此玉佩是战国中山国王族墓葬中出土最大的龙形玉佩,黄玉质,表面呈栗黄色,有白斑,半透明。整体为挺身回首的夔龙形,龙头较小,短角前曲,枣核形眼,上吻圆长,龙身蜷曲,两侧饰有足和卷毛,卷尾下垂。两面浮雕谷纹,内外缘有凸起的轮廓线。上部中有一系孔。龙的形体巨大,造型富有神采,动感十足,是战国时期龙形玉佩的佳作。

透雕圆形夔龙黄玉佩 直径6.4厘米,河北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陪葬墓出土。由圆形玉片透雕而成,半透明,中心为圆环,环上装饰绳索纹,内外缘有阴刻的轮廓线。环的外廓透雕三条夔龙。夔龙形态相同,独角上折,圆眼,口微张,上吻上翘,下唇内勾,腰部上拱,尾部低沉,尾尖上卷,前后各有一足,后足较高有毛,均身刻鳞纹,尾部卷曲并饰有绞丝纹。三条龙曲颈回首,拱背翘尾,生机勃勃。整器阴阳线运用灵活,雕琢工艺巧妙。

墨书龙形青玉佩 长6.6厘米,宽3.6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呈淡青色,半透明,有光泽。玉佩为两条弧形龙从身体中部斜相交叉,龙尾上卷,与龙下颚部相连。龙均为独角,张口,龙体外缘有阴刻的单线纹。两龙背部上交形成一系孔,下部近尾处有首尾倒置的两条小龙相连,小龙尾端与两条大龙尾端相连。小龙头上有角,尖嘴,龙体表面装饰鳞纹。此玉佩表面有墨书文字“公全一吉玉”,弥足珍贵。

夔龙黄玉佩 长12.7厘米,宽3.5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黄玉质,黄褐色,龙呈回首状,颈部由下向上卷,龙体中部上曲,前后下弯,尖尾上卷,蜷曲自然。龙的上吻向上勾卷并与后背连接,下唇内勾,枣核形眼。腹下有一足并装饰有卷毛,后段边沿有三足呈折勾状。中部有一系孔,周边有棱,龙身浮雕谷纹。

龙形青玉佩 长8.7厘米,宽5.5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青绿色,半透明。龙头蟠卷回折,龙眼呈枣核形,上吻上卷,尾尖细,并向外卷成环形。龙的胸部、腹部、尾部各有一弯尖状的足。中上部有一系孔,周缘有棱边,龙身浅浮雕谷纹,龙口边装饰丝束纹。

龙形青玉佩 长14.3厘米,宽2.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青玉质,龙头呈回首状,颈部装饰鳞片纹以及长毛纹。中间上部有一小系孔。龙身上下装饰有卷云纹,中间装饰竹节带纹。

龙形青玉佩 长12.1厘米,宽8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青绿色,半透明,龙角稍向前曲,上吻饰有涡卷纹,并与背部相连,下唇向内勾卷。尾部上折直竖,尾尖外卷。腹部下有一长足折曲并有卷毛,前部、后部以及尾端各有一短足。龙体中部有一系孔,刻阴线纹,周有边线,装饰涡纹和条纹。

龙形墨玉佩 长9厘米,宽4.8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墨玉质,呈黑灰色。龙上吻饰有涡卷纹,与背部连接,菱形眼,胸下有一短足,腹下有一长足并饰有卷毛。尾部尖细并向外卷。中部有一系孔。周边有棱,龙身浮雕谷纹。

龙形黄玉佩 长10.4厘米,宽5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黄玉质,黄绿色,半透明,有墨绿斑,沁蚀处呈灰色。龙角尖细,上吻残缺,下唇内勾,尾部内卷。腹下有一长足,前后及尾端各有一短足,腹下及尾部各有一卷毛饰。两侧下曲处,相对各一圆孔,可连缀其他玉饰,阴刻边线和涡纹。

龙形青玉佩 长10厘米,宽7.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青绿色,半透明。龙角前曲向上,上吻圆长有涡纹,下唇内勾。尾部斜上折。腹、背、尾各有一足。腹部足有卷毛,尾足尖头斜向下。阴线刻边线和涡纹。

龙形青玉佩 长14.2厘米,宽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灰绿色,半透明。龙体曲回首,作奔驰状,上吻上卷与背部相连接,下唇内勾,前伸一足,后部无其他雕饰。中有系孔。龙身刻阴线,装饰长节片纹。

龙形黄玉佩 长7厘米,宽3.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黄玉质,黄中闪青,半透明。龙为短角,方唇,头部低垂,拱背,尾部坚细,器呈横置的S形。龙的后身沿边有二足及两撮卷毛,中上部系一孔。刻阴线边及卷云纹。

龙形青玉佩 长7.5厘米,宽1.5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1号墓出土。青玉质,淡绿色,半透明。龙的上吻圆且较细,后尾尖细上卷呈环形。中部有一系孔,周边有棱,龙身为浮雕谷纹,龙口边装饰丝束纹。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玉器工艺中常用的题材,从红山文化出现直到明清乃至现代,始终是人们喜爱和崇尚的造型。纵观战国中山国出土的这些龙形玉佩,大多玉质莹润,无绺裂,无杂质,通体抛光,精雕细琢,龙的形象具有以下特点:龙头较小,眼睛多呈圆形、菱形或枣核形,龙嘴微张,吻部长而上卷,下唇呈圆弧形。龙的体态修长,腹背上拱,多弯曲成M、W或S形,呈现多个弯转,极富弹性,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生命的韵律感。玉佩的表面装饰去地隐起的浮雕状谷纹、云纹、丝束纹等纹饰,雕琢工艺精致细腻,纹饰繁缛华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