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舷窗出水再现百年悲壮 玻璃呈现龟裂状态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于近日陆续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5日,考古人员提取出水了一枚152毫米副炮炮弹,结合之前的发现,致远舰的武器配备已经完整展现。

  周春水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有100多件,一件保存较完好的方形舷窗也打捞上岸,玻璃呈现龟裂状态,为高温下突然遇水造成,还原了当时海战的激烈。

  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今辽宁丹东附近海域)爆发海战。此役北洋水师损失5艘战舰,其中“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沉没在交战海区。此战中,邓世昌任管带的“致远”舰为掩护旗舰“定远”,毅然冲向日军舰队,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挖掘意义:激发思考 警醒国人

  2013年辽宁丹东港启动新港建设规划,在普查相关水下文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艘沉没的铁甲舰,怀疑是甲午海战沉没战舰,2014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这个铁甲舰展开水下考古,同时,将沉舰命名为“丹东一号”。2014年年底,一门致远舰特有的格林机关炮出水,将沉船身份指向致远舰,今年8月,考古人员又发现一枚鱼雷引信,为致远舰特有的武器装备,进一步佐证沉船身份为致远舰,今年9月一个写有“致远”二字的瓷盘碎片被打捞出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曹雯认为,此次打捞致远号,让国人看了这些实物回忆起甲午时期惨痛的经历,会激发国人的思考,让国人警醒。

  “甲午海战是北洋舰队对抗全日本”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曹雯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甲午海战为什么最终会败给了日本?曹雯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知己知彼”上,日方强于我们太多。

  二是对战争的态度,日本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中方则一直在拖延,失去了先机。在战争中,清廷始终寄希望于各国调停,而日本则是举国一战。

  三是两国的军制不同。甲午海战之时,日本的军制已经是现代化的了,与欧洲一致,总司令可以随意调遣国内的属下军备,但清朝做不到,清朝的地方官员只负责本地域,中央有协调权,但清末时中央的调配权下降,已经指挥不动。曹雯认为:“甲午海战实际上是北洋舰队对抗日本全国,当时清朝还有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广东舰队,但这三支舰队除了北洋舰队都按兵不动,当时北洋舰队向总理衙门申请调配,但清末政府调配权下降,甲午海战始终只有北洋舰队独立支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