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发现晚清墓志铭 印证清代农民抗粮斗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在临西县西贺伍庄村南,该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方被遗弃多年的清代墓志铭。经甄别,该墓志铭为青石制作,长200厘米,宽68厘米,厚20厘米,字体隽永,图案浮雕,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所立。

 

  墓志铭文内容罕见

 

  从墓志铭内容来看,除了记录墓主人靳公的生平外,特别是用诸如“事舅姑,衣必亲浣;食必亲尝”、“乡里有纷争,公至即解”、“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靳公所短”的故事细节,追述了墓主和妻子以“孝老”、“助人”为主的道德情操、家风家教,给人感悟颇深,在古代墓志铭文中较为少见。

 

  据临西县文保所所长张霞介绍,墓志铭中“土匪蜂起,骚扰数县,大兵云集,一旦扫平,尚有余孽未尽……而公不待人求,向营中力白其冤,保全无数”的内容,则真实反映了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山东西部(时临西地域)农民举行起义惨遭失败后,官府秋后算账,株连甚广,墓主人靳公为本乡受到牵连的百姓奔走解救的情景。

 

  充实冀南史学研究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十年冬,由于豪绅地主与贪官污吏的剥削压榨,加之连年灾荒,山东农民掀起了遍及全省的抗粮运动。尤其以今临西、莘县等处白莲教领导发起的鲁西农民抗粮斗争最为激烈,当时清代官方文献称之为“邱、莘教案”。所谓“邱”,即指今临西地域及西部接近邯郸邱县的一些村庄。到了咸丰十一年的春天,抗粮斗争不断发展扩大,再加上春季荒旱,青黄不接,百姓被逼上死亡的深渊,于是便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鲁西农民第一次大起义。

 

  临西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杨遵义认为,这块墓志铭的发现,充实了冀南地区清代史学研究资料,进一步印证了“今临西县为晚清鲁西农民抗粮斗争中心”的论断,对研究晚清时期的冀南地域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特别是农民暴动斗争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另外,对积极社会价值观的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这块墓志铭同样也给出了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的答案。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